(资料图片)
近日,外媒报道称,2022年6月29日或成为人类发明原子钟以来历史上最短的一天。假使地球继续以更快的速度自转,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再次打破这一纪录。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8月8日报道,由国际天文联合会和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共同创立的机构——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宣布,2022年6月29日这一天的时长比正常时间缩短了1.59毫秒,这是自20世纪50年代人类使用原子钟报时以来历史上最短的一天。此前最短一天的纪录是2020年7月19日,其时长比正常时间短1.47毫秒。
2020年,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的《古海洋学与古气候学》杂志刊文指出,7000万年前,地球上的一天时间约为23.5小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究人员则表示,虽然自公元1820年以来,地球的自转速度一度减慢,但是在过去的几年里,地球自转开始加速。假使地球继续以更快的速度自转,它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再次打破这一纪录。
美国海军天文台前研究人员丹尼斯·麦卡锡表示,地球自转加速可能与地球表面形态的改变有关。“这可能是由于冰川均衡调整,或冰川融化造成的土地移动造成的。”由于气候变化,两极的冰川正在融化,地球顶部和底部受到的压力减小,地壳向上移动,使得地球变得更圆,质量越来越接近它的中心,进而增加了旋转速度,“这和花样滑冰运动员增加和减慢速度的原理是一样的。”
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地球自转加速可能与“钱德勒摆动”有关,即由于地球本身不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其表面的小幅度运动可能会影响到自转轴,使其出现一定的偏差。
据悉,为了让“协调世界时”(UTC)与地球自转一圈所需的时间相匹配,科学家截至目前已为“协调世界时”增加了27闰秒。新华社此前报道称,上次增加闰秒还是在2016年,“协调世界时”于格林尼治标准时间当年12月31日23时59分增加了一秒,然后才跨入2017年。这多出的第61秒就是全球实施的第27次闰秒。
为确定时间,世界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的“世界时”(UT)和基于原子振荡周期的“原子时”(TAI)。由于两种时间尺度对秒的测量方法不同,随着时间推移,两个计时系统结果会出现差异,因此有了“协调世界时”的概念。“协调世界时”以“原子时”秒长为基础,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世界时”。1972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当“原子时”与“世界时”的时刻相差达到0.9秒时,“协调世界时”就增加或减少1秒,以尽量接近“世界时”,这个修正被称作闰秒。
对此,麦卡锡表示,随着地球自转速度加快,人们或将闰秒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