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高质量创新驱动台,秦创原已经成为陕西的一张靓丽名片和全省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高质量发展的代名词,也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陕西省科技厅供图

盛唐、兵马俑、大学城、西影厂……提起陕西,新老印记交织在一起,流淌于人们的脑海之中;而如今,西安的另一张“面孔”正如阳春万物一般悄然地生发。

“秦”是从秦汉至今,陕西的简称;“创”代表创新、创业、创造和创优;“原”则是要追根溯源,打造创新驱动高原高地,让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走向全省、走向全国。

如今,科技创新给三秦大地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隆隆的轰鸣声,已经在高质量发展这条新赛道上响起……

政策发力,助科学家变企业家

从科学家变企业家,西安交通大学的孙杨教授团队仅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而在秦创原中,这并非孤例。

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这条路,我们已经走过了几十年。从书斋到企业,从实验室到工厂,参与人员面临的绝非身份转变那么简单。

“秦创原集中了成果转化链条上金融、法律等各种服务,解决了科技创业者的后顾之忧。尤其是我对这里产学研深度合作的生态充满信心!”孙杨表示。作为一名化学专业的科研工作者,他的“绿色多元金属氧化物卤化专用催化剂开发”项目获得了秦创原春种基金支持,秦创原不仅将其项目扶上马,还帮他走一程。

打造创新驱动的高原高地,陕西强在哪儿、弱在哪儿?

在陕西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孙科看来,陕西创新优势明显,但科技存量资源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薄弱及转化体制机制不畅的问题突出。

瞄准问题,陕西科技系统“重拳出击”。继《秦创原创新驱动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之后,《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着力提升技术成果转化能力行动方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发展水的实施意见》等20余项省级层面政策文件及配套政策相继出台。

同时发布的,还有涵盖科技人才、成果转化、企业创新、科研台、服务体系等5大类共70条措施的“政策包”,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全社会协同的“1+N”政策体系。

秦创原肩负着历史使命,突破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堵点势在必行。

由陕西省科技厅牵头,各地市科技局协同相关部门,联合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和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等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搭建了“秦创驿站”“推介发布”和“月度专场”3个层级的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台。

“我们希望通过推动项目路演常态化,搭建一个让创新资源自由对接的台。”孙科指出:“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系列路演活动包括科技成果挖掘、项目梳理筛选、前期辅导培训、项目路演和投资对接、科技成果落地等全链条的各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进展成效突出的项目,将获得政府引导基金金融机构及各类政府资助项目的重点支持。”

于是,科研工作者来了、创新创业者来了,点点滴滴的创新资源如涓流汇聚,犹如一股科创洪流,势不可挡。仅以孵化器为证:一年以来,围绕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建设目标,全省新增孵化器20个,孵化空间达到478万方米。截至目前,全省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7个、省级孵化器80个、市级孵化器43个,新增入孵企业1358家;孵化企业总产值达282亿元,带动就业9.2万余人。

做强主体,“两链”融合促发展

推出国内首台电子束3D打印设备、国内唯一的3D打印金属粉末制备装置,手握关键技术的西安赛隆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台的政策和资源加持下实现了快速发展,上述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达到90%以上。

日前,该公司高品质金属粉末粉床电子束3D打印技术与装备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带动陕西3D打印设备与产品开发再上新台阶。

高质量发展,创新链和产业链必须发挥出1+1>2的效果。西安赛隆是陕西增材制造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之一。

在孙科看来,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的重要抓手。深化“两链”融合发展已写入2021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陕西明确了包括增材制造产业链在内的23条重点产业链。针对科技资源富集而产业发展不强的现实,陕西把推动“两链”深度融合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台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加速建设秦创原的过程中,陕西也同步加速实施“两链”融合科技行动。陕西省科技厅梳理凝练29个重点领域2662项关键核心技术需求,部署实施8个科技重大专项和272个重点产业链创新项目,由领军人才担任技术总师实施9个“两链”融合重点专项,发布19个“揭榜挂帅”重点攻关课题。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推动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等14项重点任务,明确数控机床、光子等23条重点产业链,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台作用,重点支持转型升级、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和科技型企业落地,促进“两链”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中小型企业相配套的产业资源清单,以高校院所及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为主体的创新资源清单……这些清单在陕西科技创新中至关重要。陕西正摹写出一幅幅壮丽的科技创新画卷。秦川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在西咸新区设立陕西高端机床创新研究院和秦川高端齿轮装备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实施秦创原秦川集团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项目,研发的新款智能滚齿机床可提高20%的加工效率;宝鸡市聚焦汽车及零部件、先进结构材料等领域,谋划总投资152.6亿元的秦创原建设重点项目84个;延安市秦创原(延安)延长石油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延安碳中和研究院揭牌成立;榆林市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建设创新与金融研究院,积极推进西北大学碳中和学院和CCUS大科学装置等重点项目建设;韩城市依托陕汽集团新能源智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筹备建设西部新能源智能网联重工产业集团……

辐射全省,秦创原助推高质量发展

如今,秦创原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向三秦大地辐射。宝鸡市以“一把手带头进高校,院士宝鸡行、企业老总院校行、专家企业行”活动创新校地合作模式;商洛市探索“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发展模式,在秦创原总窗口布局建设约4万方米的空间载体;铜川市设立2亿元的高新科技成果创业投资基金,在西部科技创新港挂牌成立的铜川创新谷投入运行。

一年来,陕西围绕建好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台,持续优化创新生态,释放创新活力,秦创原已经成为陕西的一张靓丽名片和全省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高质量发展的代名词,也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古老的三秦大地2021年新征程上创新发展亮点纷呈:全省3760家高新技术企业报国家备案,总数超过8200家,同比增长32.30%;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超过11189家,同比增长38.67%;新增上市企业9家;登记技术合同68951项,成交额2343.44亿元,同比增长33.23%……

2021年,全省新建2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共技术研发台和9个创新联合体;在空天动力领域启动建设首个陕西实验室,国家超算西安中心获批建设;建设19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余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84个“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台;陕西省发改委牵头争创综合国家科学中心,高标准建设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等,加强高水研究基地布局建设,培育建设先进阿秒激光、Z箍缩创新技术集成验证装置等新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