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内蒙古全区科技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表述: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了全区50%的科研机构,57.4%的高新技术企业、62.3%的高校,成为自治区科技创新的“领头羊”;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强化“稀土+”协同创新,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021年,内蒙古聚焦优势创新资源,多项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技术成果转化落地,优势特色领域项目不断开花结果,为内蒙古逐步形成区域创新核心竞争力填上了浓墨重彩。
“蒙”字号新材料享誉世界
2021年3月,记者在包头稀土高新区采访时获悉,包头科锐微磁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打破高性能黏接磁粉、热压磁粉的生产和销售一直被国外垄断的局面,研制出达到17个磁能级的快淬磁粉,磁性能是国内同类产品的1.3倍,热压磁粉工艺技术为国内首创。
科锐微磁总经理蔺继荣告诉记者:“技术一突破,我们发展的天地就宽了。”
拥有“世界稀土之都”的内蒙古深知,做好稀土产业,最终就是要做好新材料。近几年来,内蒙古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稀土产业发展升级的重要抓手,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实现了稀土产业高质、高速、绿色发展。
2021年9月,由包头稀土研究院与黑龙江大学联合研发的稀土超分子感光变色镜片试制成功,打破了高端变色镜片市场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不久前,一款由包头稀土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稀土超磁致伸缩促动器正式亮相,有望安装在由国家发改委立项的12米口径的光学红外望远镜上,降低大气湍流对望远镜成像造成的扰动影响。
包头稀土高新区以压延法成功制备荧光玻璃;世界新型高速公路桥梁伸缩缝用π型钢在包钢轨梁厂2号万能轧钢生产线首次面世;12英寸19纳米近完美硅单晶实现产业化。
近年来,内蒙古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团队和研发人员面对素有“工业维生素”之称的稀土下足了功夫。2021年,内蒙古新材料领域的技术产品实现国内首创,打破国际垄断已经不是新鲜事,原创性、颠覆性的技术突破形成了越来越多领先的稀土产业创新优势。
技术加持“乌金”有了“七十二变”
2021年,内蒙古继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煤制油、煤制气等现代煤化工发展较快,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煤炭系列成果转化正成为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手。
2021年7月10日,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棋盘井工业园区内,全球首套焦炉尾气制乙二醇项目成功投产,并顺利产出聚酯级乙二醇,产品纯度达99.94%,各项指标均满足相关标准。目前,该项目装置单套生产负荷达95%,实现稳定运行。
据技术人员介绍,相较于煤制乙二醇,焦炉尾气制乙二醇不仅实现了尾气的资源化利用,环境友好,且成本相对低廉,项目投产后,在每年减少29万吨碳排放量的同时,也让企业将煤炭的可利用价值“吃干榨净”,实现了煤、焦、化环环相扣、循环发展。据了解,该项目的生产全流程氧气和工艺气供应由陕鼓集团提供。
同样在鄂尔多斯,内蒙古伊诺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年产2万吨的费拓烯烃制高碳醇项目正式投料生产,这是内蒙古煤制油产业下游的又一个延伸项目。项目采用先进的烯烃氢甲酰化技术,建设以C5及C5以上长链烯烃原料生产C6以上高附加值的高碳醇系类产品;产品投入市场后,将为国内内循环的经济增加一份力,对我国煤制油产业和高碳醇市场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污染物中提取制备战略资源,将煤炭资源吃干榨净,是内蒙古能源企业一直关注的重点。多年前,中国大唐集团在内蒙古建设的“粉煤灰预脱硅碱石灰烧结制备氧化铝”产业化示范线,国家能源集团的粉煤灰盐酸法制备氧化铝项目,都为粉煤灰综合利用积淀了宝贵的技术经验。在此基础上,内蒙古蒙泰集团利用自主研发的“一种利用粉煤灰制备铝硅氧化物”技术,开启了一条全新的粉煤灰“生金”之路。
“如果说粉煤灰制备氧化铝成本太高,那我们另辟蹊径,同步利用粉煤灰当中占比最高的铝、硅两大元素,制备市场需求量大、附加值高的铝硅合金。今年,我们的这项技术有了很大突破,正在准备中试生产。”蒙泰集团董事长奥凤廷这样说。
(记者 张景阳 通 讯 员 罗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