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谣言!谣言!
将于3月1日起实施支付受理终端新规,持续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其中“个人收款码不得用于经营收款”这一规定自去年起被误读之后,这一次谣言又来了!
事情源于,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据网传消息,自2022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宝的个人收款码不得用于经营性收款。不仅如此,近4年的数据将被追查,一旦数额较大需按4.5%补税,还要缴纳滞纳金和罚款。”随后该事件进一步发酵,甚至将“微信支付宝回应追查个人收款码近4年数据”这一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截至2月18日中午12点50分,该话题总览阅读量已达2.9亿次。随后,微信、支付宝双双辟谣“使用个人收款码要补税”说法系造谣。
2月18日,腾讯方面对《证券日报》记者回应称,补税消息属于谣言,具体以官方通知为准。
同日,支付宝方面也对《证券日报》记者回应表示,上述说法系谣言。
此外,记者也注意到,也有些代办中介也开始“浑水摸鱼”蹭热点,宣传让一些“流动摊贩”抓紧开通商户收款码,也存在一些小商户“病急乱投医”的情况。例如,近期在微信中关于如何办理商户收款码?手把手教你如何开通商户收款码?等话题持续火热。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则提醒称,有需求的商户要警惕部分群体为了自身利益的夸大宣传,相关用户一定不要听信传言,避免上当受骗。为了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不受影响,相关标准一定会考虑到街边摊等免于工商登记的个人商户的合法权益,一定不会增加小微商户的经营成本。建议“流动摊贩”耐心等待监管细则出台后再根据规定升级,切莫误信谣言。
而针对个人收款码商用一事,《证券日报》记者也进行了梳理,还原该事件的脉络。早在2021年10月13日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21〕259号)》(以下简称“259号文”)对收款条码管理进行了规定;其中提到,将条码支付纳入监管,对个人收款条码的使用规范做出具体规定,并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时至2021年11月份,突然一则关于“2022年3月1日起个人收款码禁用于经营性服务”的消息刷屏网络,一度被误读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二维码收款不能继续使用。随后央行回应表示,该说法系误读。
事实上,259号文中比较引人关注有三点:1.限制个人收款码远程收款(收款码线下面对面没被禁用);2.不得通过个人收款条码为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个人提供经营活动相关收款服务;3.若却有必要进行远程非面对面收款,那么实行白名单管理制。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从259号文相关规定中还是可以看到关于个人付款码商用的相关指导方向,例如“对于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个人”个人收款码不得用于经营收款;那么界定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则是较为观点的条件,假若相关细则要求在经营数据的上限较高,那么“流动摊贩”“地摊经济”则或将不会受到影响;第二,对于一般“流动摊贩”等小微商户来说,其面对面收款是较为常见的,而上述规定中不能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则对于实际应用层面影响较小。从监管层面来看,限制个人收款码远程收款则更多是针对频发的跑分、赌博、电诈等违规行为。
有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大概率会经过广泛调研之后出台的相应规则,并确保“流动摊贩”“地摊经济”或不受太大影响的前提下,个人收款条码转码升级成本不增、服务不减。
纵观目前行业情况来看,收款条码已经得到广泛普及应用,成为我国消费者经常应用的移动支付方式,在提高小微经济、地摊经济的资金收付效率,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个人收款条码也存在风险隐患,带来如便利跨境赌博等黑灰产业资金流转、混淆交易背景和支付业务属性、引发交易信息和支付数据失真、资金链追溯困难等问题,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影响支付安全。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界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个人收款码商用受限,更急是那些“跑分”“赌博”“电信诈骗”等违法平台。目前收款条码在便利用户收款的同时,缺乏必要管控,成为犯罪分子构建“跑分平台”的主要载体,被用于跨境赌博、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等黑灰产业问题突出。赌博团伙通过非法资金化整为零,以高额收益为诱饵吸引大量人员使用个人静态收款条码与赌客“点对点”线上远程转移赌资,将赌资分拆隐藏于众多正常交易场景,扰乱了条码支付业务正常秩序,影响了涉赌“资金链”追溯机制的实效。
王蓬博对《证券日报》记者坦言,要正确理解259号文发布的“初心”,对个人条码的规范,就是为了避免普通用户的码牌被诈骗分子和跑分平台利用,避免个人码沦为跑分的通道,其余都不宜也不应该被过度解读。“实际上,259号文更多的核心要求在于加强对支付终端,特别是对POS机的管理。政策在3月1日实施后,一机多户和一机多码等违规现象将受到抑制,跳码和套现等违规情形可能会受到巨大的打击。”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59号文旨在维护支付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完善反洗钱监管制度,提高反洗钱工作水平,减少洗钱等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安全。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