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已有8家券商资管受到监管处罚,而浙商证券子公司浙商资管的处罚是证监系统针对券商资管的系列罚单中最为严重的一单。12月7日,浙商证券公告称,浙江证监局责令浙江浙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商资管”)暂停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备案6个月。
浙商资管投资交易管理存在缺失被罚
交易时间接个人电话,交易室摄像监控未覆盖全面,在公共办公区域交易股票、拥有查看固定收益交易执行权限的问题……这一波操作引起了行业热议,毕竟,交易员或投资经理在交易时间统一上交个人手机已是公认的行规。
12月7日晚间,浙商证券公告称,子公司浙商资管及相关责任人员分别收到了浙江证监局出具的行政监管措施事先告知书。因产品估值不合理、投资交易管理缺失、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不健全、合规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被责令改正、暂停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备案6个月,相关责任人员被采取认定为不适当人选2年的监管措施。
事实上,这是近期证监系统针对券商资管的系列罚单中最为严重的一单。除了投资交易管理存在缺失之外,还有对具有相同特征的同一投资品种采用的估值技术不一致;对产品持有的违约资产估值不合理,也未按规定向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且其中部分集合产品持续开放申购、赎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不健全;未向异地债券交易部门派驻合规人员,合规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
针对交易员及投资经理在交易时间通过个人手机接听电话,个别权益交易员在公共办公区域进行股票交易、拥有查看固定收益交易执行权限等行为,记者采访了杭州某私募基金经理,他说:“带私人电话在规模小的证券公司来说还是比较普遍的。”为防范内幕交易、老鼠仓等违法行为,交易员或投资经理上班时间统一上交个人手机早已是业内共识,他表示,“通过处罚对投资公司的声誉会有一些影响,这样也能促使公司以后操作更合规,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浙商证券重庆分公司负责人陈健因在外兼职被重庆证监局出具警示函措施,也是因为内部控制不完善、合规管理不到位。
虽然浙商证券表示,暂停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备案事项对浙商证券合并收入和利润的影响极小,不影响浙商证券正常经营活动。受此利空冲击,尽管券商板块昨日上涨,但该股开盘就快速下跌,一度大跌逾7%,截至收盘,报收12.33元/股,仍下跌4.57%,换手率达4.12%,市值蒸发23亿。
年末监管收紧多家券商被罚
“活生生跌成了一碗大面。”“独宠浙商,结果还是绿了。”被股民们戏称为“众人皆红我独绿”的浙商证券从领涨券商龙头,变成砸盘主力。实际上,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接近尾声,监管部门高度重视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的合规经营,年末已有多家券商及资管子公司收到了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罚单。
除了浙商证券,最近一个月还有7家券商在资管业务上被监管处罚,其中不乏一些头部券商资管如中金公司、申万宏源等。从监管处罚信息来看,各家券商存在的问题五花八门,包括并不限于产品运作不规范、风险控制不完善、投资决策不审慎、交易流程不完整、人员管理不到位……
11月5日,中金公司因使用成本法对私募资管计划中部分资产进行估值,且存在对具有相同特征的同一投资品种采用的估值技术不一致的情况,被北京证监局责令改正。
11月24日,申万宏源因操作不合规,在未事先取得投资者同意的情况下投资关联方承销的证券,未能将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和其他业务进行有效隔离,估值方式不合理等原因被上海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11月26日,证监会网站还集中公布了长江证券、国元证券和招商证券的资管业务罚单。三家机构均被指存在资产管理产品运作不规范,投资决策不审慎,投资对象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不到位等问题,被监管处以责令改正/警示函。这一个月内,还有华安证券、方正证券下属的北京证券资产管理分公司也被安徽证监局、北京证监局出具监管函和警示函。
一位券商资管业内人士表示:“这个问题还挺严肃的,快到资管新规整改期限了,居然还有人用假净值真成本法在估值。就是说,应该要用净值法(市价法),却还在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然后把后者伪装成前者。抱着侥幸心理,以为不会被发现,因为只有部分资产这样估值,表面上产品还是体现净值而不是原来报价型产品的报价。”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最后一年,意味着资产管理行业净值化转型进入最后阶段。自2019年券商资管开启公募化改造以来,资管大集合产品进行公募化转型的进程不断提速。截至12月5日,已有32家券商的118只资管大集合产品完成了公募化转型。
(见习记者 叶晓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