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回河南老家乡村,我和村民交流发现,随着外出务工收入不断提高,农业越来越没有吸引力,承包大户也倾向于外出包工了。
本村一位40岁土地承包大户,将重心放在外出包工承包项目上,他认为和土地投入相比,外出包工更为灵活。他购买多套打井机械、挖掘机器,外出承揽工程,如果价格不合适可以少干,方便风险控制。这种方式让他赚多亏少。
河南中部土地承包期以年为单位,从9月份秋收之后,种植冬小麦开始,到来年秋收结束。如果种植大田作物,租金大概在每年每亩700元;如果种植经济作物,比如烟叶、蔬菜,租金在每年每亩1000元左右。这个租金标准,近10年没有大变化。一旦开始承包,租金就要提前支付,100亩就要10万元。
这里地处华北平原,地如平镜,适合灌溉和机械化耕作,适宜承包几十亩上百亩连片耕作。不少地区山地梯田等小片土地被抛荒,主要是这类土地利用价值低。河南外出人口众多,耕地依然被好好种植,跟地貌关系密切。当一家人外出务工,他们空出的土地可以让渡使用权,被另一些村民承包起来。土地在亲友村民之间流转早已成为常态。
这个流转模式已运行多年,出现了一些土地承包大户,但是风险也很大。一旦开始耕作,就意味着这一年必须持续投入,否则之前投资都成了沉没成本。一开始是土地租金投入,到耕作、种子、人工,要源源不断投入到底,种植经济作物100亩地投入一般要投资20-30万元左右,还要面临天气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大田作物价格已经多年没有变化,意味着回报空间已锁死;经济作物价格就像盲盒一样神秘不可测,某一年赚了钱,但后面有可能又亏回去;种植环节成本又一直在增加。这也是为什么土地租金近些年一直没变的原因所在。
农业性价比降低,还因劳动力价格上涨。劳动力可以通过外出务工变现,不一定要通过务农。本村,有一对年轻夫妻到江苏打工,夫妻两人月收入都过万元。去年本村村民外出务工计件工资月薪最高拿到过1.6万元。
在建筑工地从事技术含量稍高的工种,月收入可以达到上万元,有一些计件工种每天收入可以达到600-700元。多数月工资在5000元左右。
即便是留在本村的中老年妇女,也很容易找到劳动力变现途径。农业有季节性用工,比如秋收时节,经济作物收获采摘时节,现在农闲时节也可以从事一些简单的来件加工工作。不管是外出务工还是家乡务工,都很少听说有工资拖欠事件。
劳动力价格上涨,是因为通货膨胀,更重要的是体力劳动者的增加遭遇瓶颈。
一方面是农村普遍是一胎二胎,可供投入到市场上的新一代劳动力整体数量有限。另一方面村民在体力劳动上吃够苦头,多数村民立志让子女成为脑力劳动者。这让现成的体力劳动者很抢手。
疫情下,中国制造业回流,外贸型经济对劳动力需求,拉高了劳动力价格,尽管有一些行业不景气,比如餐饮业,本村就有投资餐饮业亏损的案例。但是整体上,一些行业的景气高涨,弥补了另一些行业的不足。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