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迎来政策红利。2015年以来,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下设创投子基金近40只,规模将近70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界面多、跨度大、难度高。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体系,需要从不同链条多管齐下,才能打通堵点。

成果转化的资金供给改革,有助于打通金融链堵点。多年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金融支持力度不足和手段单一等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早期获得投融资的难度较高,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率。

转化引导基金不同于以往的政府拨款,它选择符合条件的投资机构共同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为转化科技成果的企业提供股权投资。这意味着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从无偿的直接资助转为间接的股权投资,是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截至目前,我国共有6只子基金,规模达43.1亿元的转化基金成功退出。

多只子基金顺利“毕业”后,再次布局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意味着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走向成熟期和收获期,建立起成果转化金融链的良性循环。

成果转化的利益分配改革,有助于打通创新链堵点。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我国高校院所等事业单位集聚着大量的科研人才,但由于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管理机制的欠缺,科研人员获得报酬较少,影响了其投入成果转化工作的积极性。从经费管理、现金奖励、股权激励、税收减免等各方向开启和完善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利益分配机制改革,引导了更多科研人员主动开展科研成果转化。

成果转化的评价机制改革,有助于打通产业链堵点。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还存在着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错位、无法完全匹配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传统的评价机制息息相关。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一向是科研工作的“指挥棒”。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链堵点,就必须改革评价机制,让科研成果水平的高低不只靠文章和专利说话,也需要通过市场检验。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必须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去年,我国在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分配机制和基金管理等方面出台了新政策,作出了有针对性的改革部署。今年是落实兑现政策的关键一年,期待这些政策能有效融通产学研结合的创新链、产业链和金融链,真正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