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8.6%。其中,出口21.84万亿元,增长11.9%;进口16.5万亿元,增长4.6%;贸易顺差5.34万亿元,扩大42.8%。按美元计价,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78万亿美元,增长5.9%,比前10个月放缓1.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29万亿美元,增长9.1%;进口2.49万亿美元,增长2%;贸易顺差8020.4亿美元,扩大39%。

具体到11月单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增0.1%,增速较10月的6.9%大幅放缓,创今年5月以来新低。其中,出口2.1万亿元,同比增长0.9%,进口1.6万亿元,下降1.1%。按美元计价,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223.4亿美元,同比下降9.5%。其中,出口同比下降8.7%,进口同比下降10.6%。


(资料图片)

受访专家表示,受去年基数抬升、海外需求放缓以及内需复苏缓慢影响,11月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速放缓超预期。年末乃至明年上半年的外贸情况仍然较为严峻,政府、行业和企业都要积极付诸行动,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形势新动向。同时,也应当进一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结合,有效挖掘内需潜力。

订单不足拖动外贸增速持续放缓

中国港口协会数据显示,11月重点监测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0.8%,其中外贸同比减少2.37%。具体到集装箱方面,11月份沿海八大集装箱枢纽港口的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加3.3%,但增量主要来源于空箱回流。

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月度分析报告也显示,11月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平均值为1683.88点,较上月平均下跌13.6%;反映即期市场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指数平均值为1389.81点,较上月平均下跌22.6%。“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也被视为导致欧美航线传统运输旺季呈现“旺季不旺”局面的主要原因,远洋航线市场运价延续调整走势,拖累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继续下行。

从具体产品上看,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已连续30个月保持同比增长。前11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2.47万亿元,增长8.4%,占出口总值的57.1%。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1.45万亿元,下降1.8%;手机8574.2亿元,增长4.2%;汽车3637.6亿元,增长79.3%。

中国机电商会产业部总监高士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机电出口增势受价格支撑较为明显,目前,带动机电产品维持增势的行业包括新能源、集成电路、汽车、钢材和钢铁制品等。受全球新能源产品需求增长带动,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光伏组件等产品出口维持高景气,而家用电器、照明设备等产品外需则表现相对疲软。

机电进出口商会近期对近500家机电外贸企业的问卷调研显示,50%的企业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出口额将同比下降,普遍预期降幅在20%左右。同时,订单不足成为目前企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53.6%的企业目前在手订单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另外,多数受访企业反映国外客户下单谨慎、周期缩短,64.5%的企业订单排产时长不足2个月。

高士旺进一步指出,我国机电行业占全球机电产能与贸易比重一直较高,目前的需求减弱、订单流出等因素将使行业出口增速回归“十三五”时期的低速增长模式,新兴行业高增长与传统行业低增速并存,结构转化的特征也会更明显。基于上年11、12月的高基数,预计今年12月的机电出口增速还将下降,但全年出口仍可再创历史新高。

同时,部分大宗商品的进口下滑仍较明显,铁矿砂进口量价齐跌,原油、煤、天然气和大豆等进口量减价扬。前11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10.16亿吨,减少2.1%,进口均价(下同)每吨780.9元,下跌27.8%;进口原油4.6亿吨,减少1.4%,每吨4817.1元,上涨50.3%;煤2.62亿吨,减少10.1%,每吨974.5元,上涨42.9%;天然气9900.6万吨,减少9.7%,每吨4189.1元,上涨51.2%。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11月国内能源、部分原材料、零部件等进口量继续放缓,主要是受目前国内短期因素干扰部分工业企业生产,企业增加原材料库存、扩大生产意愿偏低,使得内需复苏进程缓慢,而且进口同比增速持续放缓也与去年高基数影响有关。随着国内散发疫情影响减弱,国内纾困、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预计内需环比出现改善。

沿海大省组团出海“抢订单”

在当前全球贸易遇冷的情况下,RCEP的生效为我国外贸总体平稳提供了重要支撑,关税的减让也令企业享受到了真金白银的实惠,各地签发RCEP证书数量、金额稳步上升。

中国贸促会11月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10个月,RCEP证书签证金额共计56.55亿美元,签证份数共计12.56万份。从区域分布看,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四川等省份排名靠前。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东盟仍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前11个月,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5.89万亿元,同比增长15.5%,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4%。其中,对东盟出口3.42万亿元,同比增长22.2%;自东盟进口2.47万亿元,同比增长7.4%;对东盟贸易顺差9541.4亿元,扩大90.4%。

但相较之下,目前我国对美国、欧盟出口的增速放缓趋势则有所扩大,其中,前11月对欧盟出口3.44万亿元,同比增长14.3%,较1-10月份增速下滑1.6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3.55万亿元,同比增长5.8%,较1-10月份增速下滑2.6个百分点。

长江动力集团国际部的姚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由于企业业务开展对人员流动依赖较大,受疫情影响,国际航班熔断频繁,成本迅速提高,集团去年的出口减少了近六成,直到目前也没有完全恢复。只有航班数量得到保障、机票价格趋稳之后,成本才能得到控制,预计明年的落地项目将有可观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为了避免订单流失,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外贸大省开始组织重点企业“组团出海”。

浙江省在12月3日启动了“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联动企业赴境外参展、开展商务洽谈。据浙江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政府牵头率先“走出去”,将进一步释放拓市场的积极信号,鼓舞浙江外经贸企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预期。后续,浙江省将通过包机、拼机、航班等模式,组织超1万家企业赴境外参加经贸活动。

此外,由广东省佛山市政府率先牵头组织的经贸代表团也在11月24日抵达波兰华沙,开展系列经贸活动,其中既有格兰仕、万和电气等大型制造业企业,也有广东中元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中小企业。江苏省苏州市也组织了30支招商小分队以及近100位外贸企业高管。将在12月9日包机赴欧洲开展招商、维护客户和争取订单的相关工作。

“尽管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超出预期,但我国外贸稳中提质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国际商会秘书长孙晓近日谈及帮助外贸企业做好年底冲刺时也表示,中国贸促会将做好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的出国参展工作,指导组展单位做好试点出国团组工作。同时,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形势新动向和外贸企业新诉求,发挥数字化平台优势,提升“贸促云展”服务水平,帮助企业精准对接海外客户。

“面对疫情,由政府部门组织企业家出海,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和对接效率,有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在全球的延伸布局,保障外贸企业平稳运行。”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年末乃至明年上半年的外贸情况仍然较为严峻,政府、行业和企业都要积极付诸行动。而结构性亮点有望为我国未来出口带来一定支撑,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增长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警惕全球环境变化的同时,也应当进一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结合,有效挖掘内需潜力。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