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12月8日,在2022上海公共关系国际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张人禾发表演讲,主题为“碳中和与大气科学”。他从多方面介绍了碳中和和大气科学的关系,并从大气科学角度提出针对能源转型、碳中和影响评估方面的建议。

张人禾表示,人类活动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实际上就是碳中和的起因。他提到,在世界经济论坛去年的全球风险报告中,气候行动失败是排在首位的二十一世纪全球风险。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各种风险之间还存在关联。

他介绍了碳中和涉及到大气科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一是需要深入理解和认识大气、陆地、海洋未来变化及其变化中的大气、陆地、海洋之间的碳循环过程。二是建立大气、陆地、海洋界面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一体化检测系统,认识各圈层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物质和能量交换。三是建立海-陆-气耦合的大气温室气体数值模拟和数值预测模型(数值模式)系统,实现海-陆-气过程与温室气体变化各环节的准确测算。四是建立社会经济系统的动力学数学模型,研究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在一体化动力学模型中实现双向耦合。

从大气科学的角度,张人禾为碳中和涉及的能源转型提出了相关建议。他表示,清洁能源中太阳能的产生受大气中云影响,风能的产生受大气低层风速和风向的影响,因此太阳能和风电场的建立、电力调度控制、电网平衡、成本估算,需要建立精细化大气数值模式开展太阳辐射和风场预报。

张人禾认为,水利发电与大气降水也有密切联系,同时大气温度影响能源消耗,应加强天气和气候变化研究,提升预报能力。另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能源的生产和供给影响很大。在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的背景下,需要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成因、影响和预报研究。

在碳中和目标下的影响评估方面,张人禾提出,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气候会发生变化,关注这些变化以及影响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建议建立相关评估系统。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