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天鹅不断,美联储激进加息令全球市场承压,地缘政治冲突出现长期化趋势,欧洲深陷能源危机。全球股市市值蒸发数万亿美元,债市动荡、大宗商品暴跌、多个加密货币帝国崩溃。国内A股也经历了两轮下跌,债市在最后两个月也接连遭受“暴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3年我们又将面临怎样的投资变局和机会?各大类资产将如何表现?投资者应当如何应对和操作?
近期,21世纪资管研究院针对这三大问题,邀请部分资管机构和投研专家作答。
21世纪:2023年市场面临哪些变局和不确定性,又蕴藏哪些新机会?
2023 年,全球经济周期进入衰退到复苏的转折阶段,美欧经济大概率步入衰退,中国有望在全球经济增长中一枝独秀,率先进入复苏进程。美元加息进入尾声,不排除降息可能,美元已是强弩之末,非美货币迎来喘息机会,全球风险资产曙光乍现。中国成为全球增长的引擎,有望带领全球经济再度进入共振复苏,人民币国际化星星之火点燃,人民币资产将持续吸引全球资金的青睐。
环球经济会陷入衰退,但我们预计是“轻度&短暂”的衰退,因金融条件并未失衡。通胀已经触顶,在2023年将逐渐下行,但可能无法回落至各国央行设定的2%目标。各主要央行短期内仍会收紧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胀,但下半年或将暂停政策收紧步伐。
上海某公募基金公司:
从细分方向来看,我们更看好消费复苏和高端制造业这两条主线。
一是消费复苏有望成为市场的投资主线之一。尽管短期防控放开后可能对经济产生扰动,但看长一些防控三年以来形成的消费低迷预期有望扭转,未来一段时间有望出现多个细分行业的陆续复苏。从中长期来看,《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表明未来中国经济将更多依赖内需动力,这构成了投资消费板块的中长期逻辑。
二是传统优势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相关的高端制造业。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来看,不仅重视“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也提出要“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这显示出中国未来既要稳固当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领域,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相关具有全球优势的产业,也将积极参与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未来新兴制造业的全球产业链分工。
相比2022年,2023年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增量”困难与挑战有两个:一是2023年我国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大概率进入负增长区间,且不排除全年持续负增长的可能;二是2023年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速中枢大概率低于2022年,并至少在2023年上半年持续下探,且不排除全年持续下探的可能。我们认为,2023年PPI当月同比大概率呈“V”型走势,不排除全年处于负值区间的可能。在这一前提假定下,首先看出口金额累计同比。从历史走势上看,出口金额累计同比与PPI当月同比的相关系数为0.70,而出口金额累计同比与PPI累计同比的相关系数为0.66,均为中高度相关。这就意味着,2023年我国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大概率呈“V”型走势。其次看制造业投资增速。从历史走势上看,一旦PPI当月同比进入负值区间,则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速将持续下行;而一旦PPI当月同比进入正值区间,则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速将企稳回升。如果这一历史规律成立的话,则2023年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速大概率全年持续下探。展望2023年,基建投资大概率还是宏观经济的重要支撑。
对于海外而言,美国经济减速的迹象已经体现,主要的变数在于美国是否出现深度衰退,进而对全球经济带来冲击。从美国乃至全球抗通胀的经验来看,在多数时间里,通胀从极高水平回落的过程中,最终都出现了失业率的明显抬升以及经济的衰退。尽管美联储一再强调本轮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但现实的情况可能不容乐观。在2023年底美国CPI同比增速回到4%以内的同时,失业率抬升的幅度可能会超过市场预期,GDP增速也会落入负增长。美国经济的衰退也会促使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宽松,这将对全球经济和资产价格也会带来广泛影响。
对于国内而言,随着防控政策和房地产政策的调整,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是确定无疑的,但节奏和高度存在不确定性。消费层面,伴随宏观经济回暖、居民收入提升,消费将迎来恢复。但由于过去三年防控带来的疤痕效应,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或将缓慢下降,消费倾向的回升将比较温和,这将使得国内消费难以出现快速反弹,更多是中枢缓步抬升。投资层面,中央财政的发力有望持续,基建投资或将继续发挥托底作用,私营企业部门的投资活动在预期稳定后有望改善。房地产投资可能是亮点,伴随供应和需求端政策的落地,行业融资体系逐渐修复,房地产投资也将迎来改善。总体而言,伴随两大政策调整后,今年宏观经济步入复苏的阶段,这为权益市场改善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展望2023年,从基本面、资金面和情绪面三个角度而言,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大于风险,权益类资产将进入“蜜月期”。
基本面角度,经济秩序逐步恢复,消费、供应链、商业交流等过去受影响较大的领域回归有序。随着市场需求上升,对企业来说,从价格和订单维度,将带来更多的信号和信心,进入良性循环。
资金面角度,居民储蓄规模庞大,未来抗通胀配置需求持续旺盛,2023年是我们把握中长期趋势和流动性机会的机遇期。
情绪面角度,市场当前依然处在快速轮动的阶段,而投资者情绪尚处于局势明朗前的低迷期。我们认为均衡的行业配置和稳健的资产配置能够更好地应对当下的市场环境。
在行业配置层面,我们更加关注有“增量”的方向:一是大制造方向;二是大消费方向。具体来看,我们在制造业投资会有两个关注维度:首先,很多优秀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属于有绝对竞争力的企业。过去5到10年,它们投入了大量资金在研发领域。越来越多的公司逐步从国内细分龙头走向世界,与全球企业竞争。我们从中可以寻找到越来越多的投资机会,尤其体现在新能源车、光伏风电为主的行业里。这就意味着,随着行业渗透率的持续提升,这些中国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相对好的成长机会。
其次,在我国可以看到,半导体、航空发动机等产业链,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国产替代机会。C919飞机正式交付,国内半导体产业在技术层面有所突破,使得国产替代也会带来一些新的投资方向和机会。
在消费领域,过去被抑制的需求,可能会逐步恢复,包括日常消费、出行,以及医疗药品行业。随着政策变化,这些企业都处于困境反转,或者说已经见底、基本面开始回升的阶段。当它们进入正常成长状态中,会带来相对好的投资机会。
首先,2023年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美国为代表的海外经济体衰退,会对外需造成一定压力。2022年我国出口保持韧性的原因在于虽然量方面受到海外技术性衰退拖累,但在海外高通胀的约束下,国内出口品在价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目前海外通胀高位回落,出口优势特征在逐渐丧失。
其次,日本的债券市场在2023年也是潜在的黑天鹅,2022年日本债券市场的熔断是交易行为所致,那么2023年更可能演化为系统风险,去年美股和美债大幅回撤,持有大量美元计价的海外资产的日本,其主权信用也遭受连带挫伤。
最后,随着中国防疫优化、防疫对经济的冲击逐渐退潮,国内企业盈利的触底反弹会带来风险资产新一轮的投资机遇,A股和港股市场容易产生新的投资机会。此外,PPI在上半年大概率仍处在下行通道中,对中游制造业和下游消费的成本缓解有所助力,下半年全球新一轮库存周期开启有望带动利润增速走强。在海外流动性问题边际缓解转向实质性缓解过程中,关注全球成长股的波段机会,特别是估值相对较高、外资持仓偏重的板块和标的,有望迎来短期利好。结构方面,在高端装备、数控技术等特定的“卡脖子”领域可以重点关注景气投资的机遇。
21世纪:对于2023年的大类资产股市、债市、另类投资,怎么看?
在“美元强弩之末,全球曙光乍现”宏观主题背景下,我们认为2023年全球大类资产配置顺序为:权益、黄金、商品、债券。全球权益依然优先配置中国股市,超配中国A股、中国港股,港股否极泰来或弹性更大。美国经济或步入衰退,建议先低配美股择机再标配;欧洲经济有韧性且加息放缓,建议标配;日本股市经济弱复苏,估值合理,建议标配,需警惕宽松货币政策转向风险。
债市方面,美国通胀见顶回落,美联储加息结束叠加美国衰退渐进,美债迎历史性投资机会,建议先标配,视联储政策转向预期形成情况提升至超配,中资美元债亦遵循相同的逻辑。中债方面,经济复苏,权益性价比提升,中债承压,建议先低配,待触及收益率区间上限再调整为标配,可转债因估值较高,需先跟随债市调整,同样建议先保守,待估值调整股市向上趋势形成再调高至标配。
因经济衰退风险和企业盈利下行风险,股票短期仍面临压力,但预计会在2023年上半年触底。短期仍应采取防御性策略,但可留意优质成长股和早周期股票,为下一轮上涨周期做好准备。
预计债券收益率会在2023年走低且面临经济衰退风险,因此政府债和投资级债更具吸引力。但对高收益债仍持谨慎观点,因经济走弱和企业盈利下滑会导致该类别债券承压。
因美联储放缓加息步伐,美元强势预计将在2023年1季度见顶,黄金也将受益并开始显著上升。原油则面临供应下降和经济走弱所导致的需求下降的共同影响。
上海某公募基金公司:
往2023年看,中国经济走出防疫影响,经济逐渐恢复和货币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权益资产表现。从全球比较来看,中国经济展现恢复趋势,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市场流动性状况等多个方面都更具吸引力。随着国内防疫政策优化,地产融资政策改善有效防住系统性风险发生,中国经济的稳定度在提升,外资对中国权益资产的配置信心会重新恢复并得到提升。
债券市场目前也具备比较确定的投资机会,预计上半年或表现更佳。债券市场经过去年底的剧烈调整,基础收益抬升至比较有吸引力水平,理财抛售危机过去,目前经济基本面和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仍然支持债券市场表现,年初配置型机构增持债券也会带动收益率下行。
对海外而言,考虑到美国进入衰退的可能性不低,当下美国权益市场对此定价尚不充分,代表价值风格的道琼斯指数跌幅显著小于代表成长风格的纳斯达克指数,体现了当前市场仍在定价加息对估值的影响。而在交易衰退的阶段,企业盈利恶化,无风险利率下降,成长风格表现往往好于价值风格。因此当前美股可能存在高估的风险,价值风格的高估可能更为严重。伴随经济基本面的走弱以及加息步入尾声,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下行的趋势相对确定。
对国内市场,2023年交易的主线将聚焦于经济复苏。首先,从东亚经济体疫后恢复的经验来看,我国消费活动渐进式恢复的概率较高,这一趋势有望在年内维持,进而对消费板块的企业盈利形成支撑。其次,伴随房地产政策的持续出台和落地,地产销售、拿地、投资活动的改善有望逐步出现,市场对房地产产业链盈利和金融风险的担忧将快速消退,地产的触底回升对宏观经济和资产市场带来积极影响。最后,去年我国经济经历了剧烈的减速,今年政策的重心将转向稳定经济增长,改善社会各主体信心和预期,因此政策环境对权益市场更为友好。
总体而言,我国经济的稳步复苏、信用环境的逐步改善,居民储蓄重新回流权益市场,将共同推动我国股票市场中枢上行。与此同时,在经济复苏、政策预期改善的背景下,我国债券市场收益率中枢或将小幅上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趋势有望延续。
首先,2023年我们对A股市场持乐观态度。“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将促进实体企业信心企稳回暖和盈利修复,同时政策呵护下悲观情绪出尽,有望带动股市上涨。在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主题下,基于可持续、创新性和财务稳健这三条脉络,看好医药生物、计算机、国防军工等行业投资机会。具体来看,海外流动性大概率走宽、国内经济基本面预期回暖,工业软件、数控系统、先进复合材料、高端机械制造、机器人、医药等自主可控领域有望成为明年结构主线。
其次,债券市场整体保持谨慎。2022年底短端利率提升、市场流动性趋于收紧,给债券市场带来较大调整。展望2023年,货币政策有望继续维持宽松,但经济复苏的前景明朗,长端利率预计企稳回升,给利率债投资带来挑战。信用风险方面,宏观经济回暖叠加货币政策保持宽松,2023年信用风险将有所下降,建议信用下沉,优选短久期、AA-和AA评级的城投债加以布局。
最后,在另类投资方面可以选择优质REITs类资产进行投资。虽然2022年国内、外股票和债券类基金表现不佳,但商品基金和另类投资基金中不乏表现优异的产品。国内另类投资的可选品种并不算多,前几批次入选发行的基础设施公募REITs具有底层资产优质、投资范围集中、享受政策红利等多重优势,既往表现优异,建议予以关注。
21世纪:2023年对投资者有何建议?
我们鼓励投资者运用资产配置理念通过长期投资达成自身财富管理目标。我们建议投资者不必过度关注短期市场波动而频繁调整自身战略资产比例,可在保持战略资产配置比例相对稳定的同时,结合市场波动调整战术资产配置的结构以及产品购买的节奏。
2023年虽面临经济衰退风险,但金融市场永远走在经济前面,因其更具有前瞻性。投资者应更着眼于长期,在市场波动中保持投资,在下跌中分批买入,避免择时。
2022年的股债双杀将过去,2023年股债将回归负相关,因此建议投资者可考虑混合型资产组合配置,以获得稳健投资回报。
中国面临的房地产走弱、监管及地缘政治风险等风险已有所下行,2023年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将迎来实质性的改善。建议投资者关注防疫优化后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建议投资者采取“风险优先”投资策略,在充分了解自身风险偏好的基础上进行投资。并通过核心+战术的配置策略来获得持续稳健的投资回报,可考虑的核心投资包括防御型资产(投资级债)和低波动策略(多元资产配置策略),战术投资则可关注美国金融、亚洲/中国、全球医疗保健三大投资机会。
上海某公募基金公司:
建议投资者以平和的心态,坚持长期投资,期望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权益市场轮动比较快,尽量避免追涨杀跌的操作行为。同时,需要关注两类风险,一是国内经济在防疫政策优化后的恢复程度,二是欧美高通胀、高利率和经济弱衰退环境对风险资产和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对于A股权益市场,展望2023年我们的观点是走向光明,基调是乐观的,并认为“利”莫大于“治”,当前A股市场最大的利好来源于国内政策提出包括以“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与“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为核心的积极导向,最终能够传导到企业端盈利和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修复。所以,我们预判今年A股市场有望迎来震荡上行,呈现“N”字形的走势。在这过程中,A股市场在今年会经历政策预期、流动性和盈利这三重定价因子,在政策预期主导过程中价值占优,在流动性和盈利主导过程中成长占优。
在结构配置领域,核心关注点是在两方面:在重振内需政策下我们看好消费,在“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导向中我们看好安全,安全和消费是2023年A股产业赛道的核心两大主线。消费行情的演绎大概率按照:1、出行链—2、与宏观周期相关的消费(核心品种如食饮、免税、消费建材、啤酒、家电)—3、特定人群的非必须消费(医疗消费、医美等)展开。“安全”主线则是新起点之后的时代导向在产业层面的把握。
“安全”主线主要有两个具体方向:其一,以国产替代为代表的制造业,关注替代空间大,替代进程加快,同时业绩增长比较明确的细分方向;其二,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核心在于赋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关注信创等细分方向。
第一, 风险情绪回暖是促成A股走强的关键所在,多个行业板块都能找到向好的逻辑。在2023年市场的判断上,风险情绪的触底反弹是超出盈利和流动性的核心要素。市场看好今年普涨行情,之前遇到挫折和困境的板块都可以找到利空出尽的依据。
第二,多元化布局资产类别以分散风险。股票投资的“赛道化”特征越来越明显,过去三年时间里“风格轮动”和“市值轮动”即便判断正确,也很难跑赢买入并持有新兴赛道的回报。2022年海内外股市和债市“跷跷板”的特征并不明显,“股债双杀”发生的概率、持续的时间都高于往年经验,给“固收+”和灵活配置型的产品带来挑战。因此,在投资品种上的扩容,以另类投资、商品等作为投资抓手分散风险对控制回撤有所帮助。
第三, “双碳”远景目标下关注ESG投资机会,这里有两方面的投资机会,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和电力设备为代表的新趋势、新产业,另一方面是传统高耗能产业,如煤炭、钢铁在生产工艺的绿色化改进,产业优化叠加供需改善会促成相关板块的投资机会。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