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2023年全国两会将至,此前代表委员们提出的知识产权相关建议是否得到回复?


(资料图片)

近日,南都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查询发现,去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答复了30余份提案和建议,涉及商标法修改、商标恶意注册、地理标志专门立法、完善知识产权融资体系等内容。

其中被全国人大列为重点督办的建议有两件,分别涉及完善知识产权融资体系和海外知识产权维权;被列为全国政协重点督办的提案有1件,与“破解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难”有关。

商标法修改、地理标志专门立法,受关注

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从答复情况看,如何健全知识产权重点领域的立法,是代表委员较为关心的议题之一。

比如去年全国两会期间,黄西勤等15位委员提出了《关于加快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修改的提案》,对此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22年9月公布相关答复函。该局表示,将在新一轮《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修改准备工作中予以重点关注和充分研究,并尽早形成草案建议稿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据南都记者了解,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公布了《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对商标领域存在的“傍名牌”、商标恶意注册、重复注册等突出问题,拟进一步明确规制条款。这是时隔4年,《商标法》迎来的第五次修改,此次征求意见稿的截止时间为2023年2月27日。

除《商标法》修改外,制定地理标志专门立法也频被提及,去年至少有3位代表委员的相关提案和建议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答复。其中,全国人大代表蔡继明提交了《关于制定地理标志条例》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何志敏也呼吁加快地理标志专门立法,促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全国政协委员郑军则提出建立以《商标法》作为地理标志及产品的保护模式。

地理标志保护与产业发展息息相关,能够帮助分散的生产者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获得产品溢价促进产业发展,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等。针对代表委员提出的立法建议,国家知识产权局表示,2022年以来进一步加大地理标志专门立法工作力度,成立专项工作组并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接下来将抓紧起草和完善地理标志立法法律建议条款,力争尽早列入立法计划。

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也高度重视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在一份《关于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建议》,有代表聚焦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难题,从新领域新业态法律制度完善、数字赋能知识产权服务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对此国家知识产权局表示,将在实际工作中吸纳研究。

事实上,为满足新领域新业态创新主体的个性化需求,2019年印发实施的《专利申请集中审查管理办法(试行)》,已针对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制造、生物技术等重点优势产业专利申请建立集中审查制度。

在《关于进一步提升法治化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提案》的答复函中,国家知识产权局还表示,将持续关注新领域新业态整体产业发展态势,不断优化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为新领域新业态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提案,被列为重点督办

梳理官网信息可知,2022年共有19份提案和12份建议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答复,其中全国政协重点督办的提案有1份,全国人大重点督办的建议有2份。

对于这些受重点督办的提案建议,国家知识产权局表示“高度重视,集中力量重点办理”。除了邀请代表委员参与专题座谈会外,该局还会同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开展实地调研。

比如,对王静等7位委员提出的《关于破解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难的提案》,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科技部赴江苏无锡、苏州等地开展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工作专题调研,了解高校促进专利技术商业化,企业推动创新发展的典型做法,实地了解剖析“不能转”“不愿转”“不会转”等问题原因。

在答复函中,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回应关切,称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突出转化导向,提高专利质量,让成果真正“值得转”;鼓励协同创新,完善知识产权确权制度,提供技术成果工程化的种子基金,实现第一步的“如何转”;还通过设立各级或第三方技术评估和转移转化机构或平台,让科研单位“敢于转”。

在被全国人大列入重点督办的建议中,有一份事关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去年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推广海外知识产权侵权责任险,构建外向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对此,国家知识产权局回应称,将研究出台知识产权保险相关政策,把海外侵权责任险作为发展重点,指导完善相关保险产品和服务。同时发挥指导专家库作用,不断丰富海外维权援助信息服务内容,共同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

加快发展知识产权金融,频被提及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在2022年国家知识产权答复代表委员的提案建议中,有超过5份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

比如全国人大代表王景武提出《关于加快发展知识产权金融的建议》,建议探索创新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全国政协委员杨希雄也呼吁通过完善评估标准体系、健全交易市场、创新银行考核管理模式等举措,大力发展知识产权金融,拓宽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全国政协委员蒋颖则建议,优化知识产权价值运营、激发知识产权融资效率。

据南都记者了解,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指企业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作为质押物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以知识产权“轻资产”获得必要资金补给。

2022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融资体系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建议》被列为全国人大重点督办建议。国家知识产权局表示,将继续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体系,规范知识产权评估服务,优化知识产权质押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切实发挥知识产权融资惠企纾困的积极作用,有力支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首次突破4000亿元,连续三年保持40%以上的增速,惠及企业2.6万家,其中70.5%为中小微企业。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为2.8万家企业的4.6万件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提供了超过1100亿元的保险保障。

采写:南都记者李玲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