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当下,智能矿山建设是整个煤炭行业最大的课题,矿山机器人作为智能矿山最重要的装备支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煤科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表示,当下矿山机器人在核心技术研发、市场普及和人才供给等方面都还面临着一些亟待攻克的难题。
3月24日,中国“机器人+智能矿山”产业融合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二届《智能矿山》理事会、特约编辑年会在深圳召开,对如何加快矿山智能化建设,深入推进智能矿山技术创新和建设实践,引领矿山无人化智慧运行发展趋势,促进矿山企业以及矿山机器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的不断需求,人工智能在煤矿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提出,要实现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控制以及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未来的煤矿将实现生产设备网络化和生产现场无人化,这为智能煤矿发展提供了借鉴性指导。
目前,煤矿开采危险岗位主要分布在掘进、采煤、运输、电气、检修、巡检等作业地点,在这些危险岗位的井下矿工人数占到近60%,而事故死亡人数高达85%。为了从根源上解决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同时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矿山机器人将替代矿工完成这些高危作业,并将开创智能采矿新时代。
另一方面,机器原则上可以实现24小时工作,矿山机器人的普及,也可使得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对企业的经营水平和利润控制都会起到很好的帮助。
“但现在矿山机器人的发展,仍面临很多难题。”王雷表示,比如巡检机器人,虽然已经在很多场景中实现了应用,但是在一些及其极端、复杂场景下仍有很多地方不适用。另外,现有的AI技术也还不足以支撑机器人在模仿人类方面达到关键决策控制感知方面的标准。同时,许多元器件也面临着国产化难的问题。由此在辅助作业机器人领域,真正实现深层次代替人类下井进行高强度、高危劳动的整体进展还是比较慢的。除此之外,还缺乏相关的机制搭建、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也制约了行业发展。
王雷表示,总体来看,矿山机器人这个方向前途是光明的,国家政策十分支持,市场需求旺盛;但同时也是任重道远的,一是技术端的突破很难,二是产业端还有大量的事情要持续布局,三是人才供给端还存在短板。“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从业者一起参与其中,推进产业的发展。”
据王雷介绍,目前全国大概有5000座规模以上的矿井,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在十四五末期,最少要完成将近2000座矿井的智能化建设,进而再实现全部矿井的智能化。而每个矿井可能需要百十台以上的相关生产设备,这些设备也都要逐渐实现无人化、智能化,即机器人化,整体市场前景可观。
数据显示,从市场规模来看,2021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达429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为175亿美元,服务机器人为172亿美元,特种机器人为82亿美元。根据IFR、中国电子学会数据,预计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2024年有望达到660亿美元。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