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市场“火”了,迎来妥妥的牛市,而各方态度却表现不一。
据报道,一季度中药材市场迎来牛市,下游制药企业采购成本猛增,部分中药材出现“一日三价”的情况。
(资料图)
据了解,2023年1-3月,中药材原料综合200指数,从2832.48点上涨到3367.49,涨幅达到18.89%。高涨的中药材行情一方面让种植户和经销商激情高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中成药的制造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成本。
部分重点中药材价格上涨夸张,根据中药材天地网的数据,自今年3月以来,天然牛黄的价格从约每公斤50多万元涨到了每公斤约80万元。而即便是人工合成的牛黄,也都供应紧张。
而多家中药制药上市公司则纷纷表示,中药材涨价主要源于天气因素,叠加下游消费需求复苏,行情有一定持续性,若有自建种植基地和常备库存,能平稳度过此次中药材牛市行情。
5月17日,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总指数报1985.76点,而就在5月15日,该指数报1988.14点,创下其自2013年发布以来的历史最高值。
原材料纷纷涨价
业内人士介绍,去年以来,中药材价格普遍上涨,持平和降价的品种相对较少。传统的滋补调理的大宗中药材,比如当归、党参这些品种都大幅上涨。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首阳中药材交易中心,是西北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如广州的中药材经销商都喜欢来到这里看货和拿货。
当地中药批发商向记者表示,当归切片现在是每公斤一百四五十元,因为今年整体价格高。有些是囤货,从去年就开始慢慢涨价了。逢集日上,商家谈好价格后,这里的中药材开始装车发往全国各地,其中就包括发往一些重要的中药交易市场和药企手里。
甘肃定西首阳中药材交易市场负责人王永琪表示,往年每天发货量差不多300吨到500吨左右,今年是差不多(每天)500吨到600吨左右。
而起起伏伏的中药价格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一直存在。
疫情以后,大宗滋补类的中药材需求量明显大增,这在需求端刺激了中药材价格的增长。同时从供应量的角度来讲,天气、土地供应等都是影响中药材供应的重要因素。
早在去年12月,诸如连翘等中药原材料就遭遇了一波热炒。
康美中药网数据显示,2022年12月16日,中国中药材价格总指数收于1773.84点,比上周同期(12月9日)上涨了72.27点,上涨幅度为4.25%。价格上涨的品种有30种,占5.8%,环比增加16个;下跌的品种2种,占0.4%,减少16个品种。涨跌比15:1创近年来之最。
去年12月份涨价较为明显与疫情感染者数量激增有关。涨价的中药材大多为缓解感冒症状类药材,短期受到需求量攀升影响,供不应求,涨价明显。作为清热解毒类核心品种之一的“连翘”表现最为明显,而后相关药材也受其影响纷纷开涨。
而随着感染人数的下降,相关中药材市场价格如同乘坐过山车一般。以金银花为例,去年12月紧急需求下,订单兑现拥堵,喊价暴涨,金银花价格翻倍,但随着履约完成,新订单减少,今年1月总销量较上月有所减弱,行情转稳。
中药材价格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亳州某中药材厂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药材价格波动有很多原因,一个就像去年的疫情,或者天气灾害都会产生影响,或者像突然之间药食同源火起来,市场需求量突然上去,价格也自然被影响了。”
去年12月份,针对部分中药材品种价格大幅波动问题,相关部门持续规范涉疫类中药材价格和竞争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
随后,中药材行情价格虽然仍有波动, 但也逐渐回落。而随着全国疫情日趋平稳,总体向好态势持续巩固,相关药材需求量逐渐恢复到正常值,价格也逐渐平稳,但是其他热门药材品种再次迎来另一波热潮。
对上下游产生影响
“估计两年之内行情都会好,优良的品种行情一直都好。去年有的商贩炒作原材料赚到一笔钱,但是之后的回落也让不少跟风炒作的人亏了不少。”亳州中药材种植商户王先生(化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表示,还是优良的品种在未来中药材市场才能更具有竞争力。
“天气变化影响可大了,又是旱又是涝,有灾害就有风险,而且有时候外地引进的品种不适应,就影响到产量和质量。”王先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药材种植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而中药材的产量则影响着市场上的价格。
此外市场上的中药材价格大起大落,与各中药的供需情况有关。中医药行业产业链包含中药原材料种植、医药制造、医药商业、第三方物流和医药零售等,最后到达终端消费者。中药制造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是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中药材是指未经加工或未制成成品,可供制药的中药原料,通常来自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
目前我国的中药材种植主要以散户种植为主,尽管近年来有实力的中药生产企业通过自行种植或同当地农户合作种植的方式来占有上游主要的中药材资源,但个体种植仍牢牢占据着中药材生产的主要位置。这就导致某些药材种植户看到市场上某种中药材价格高,就种植某中药材,而由于中药材成熟需一段时间,供应量突然增加,而需求量保持稳定时,往往会形成“药贱伤农”的困局。
“种植100万亩,能有30万、40万亩成功的就算是不错了,得损失60%,中药材的种植收成率很低,大约只有40%。”王先生向记者表示,中药材的品质由种苗决定,然而许多个体种植户选苗时仅仅看价格,不考察质量,能严格根据品质种植的种植户占市场的比例非常低。
同样从事中药材交易多年的潮汕经销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但是其实对于上市药企来说大的龙头药企都会提前部署自己的战略储备,短期内对他们的影响不会立刻显现出来,如果热门药品一直炒作,他们也会调整库存,存在成本上升的情况,关键还是中药材市场本身的波动性和难以标准化控制导致上游很多中小商家的风险更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