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领域存在一个怪现象:不少世界一流的科研仪器,产不出世界一流的科学数据。”3月9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说起了自己多年的困惑。

徐星分析,之所以出现这种怪现象,是因为我国缺少使用这些仪器的一流的技术支撑人员。“技术支撑人员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学数据的质量,即便有最好的科研仪器,如果没有一流水平的技术支撑人员,也可能产出三流的科学数据。”徐星解释道。

令徐星困惑的怪现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童金南委员也深有感触。他说,“技术支撑人员的水平对科研工作十分重要,我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技术支撑人员队伍,并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现代科技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涉及科研数据采集的部分,不仅需要依赖先进的科研设备,而且还需要有一批使用这些设备的专业技术支撑人员。

“科研工作的质量不仅取决于科研人员的素质,也取决于技术支撑人员的素质。”徐星说,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技术支撑人才队伍,对我国科技发展至关重要。

但是,“因为工资待遇、成果体现、职称评审等原因,很多人在职业选择时不愿意去从事技术支撑工作。”童金南直言。

童金南举例说,科研人员可以申报的科学基金有很多,但相对而言,针对技术支撑人员的研究项目要少得多;同时,在职称评审时,技术支撑人员更多的是考核其在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其运行科研设备,产生高质量科学数据进而发表论文的情况,只能做参考。

更重要的是,“目前,许多调动科技工作者积极性的政策更多惠及一线科研人员,较少涉及技术支撑人员。”徐星说,相对于科研人员队伍的壮大速度,技术支撑人员数量增长明显滞后。

“因此,我们需要大力加强技术支撑人才队伍建设。”徐星建议,国家要提高技术支撑人员的待遇水平和地位,鼓励优秀科研人才加入技术支撑人才队伍,从而更加高效地利用各类科研设备,产出更高质量的科学数据。

“有关方面要健全技术支撑人员评价体系,不仅要认定他们在实验技术领域发表的研究论文,还要重视在他们手里产生实验数据所发表的论文质量,从而充分调动技术支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童金南表示。

此外,徐星还建议补齐我国在技术支撑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短板,增加技术支撑人员的数量;加强技术支撑人员的在职培训,提高技术支撑人员素质,进而推动更加高效地开展科研工作。

(记者 陆成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