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而我们现在所处的海南,很多人对它的第一印象就是绿水青山、碧海蓝天,这是海南发展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而想要保持住这个优势,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近年来,海南积极探索建设国家公园,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物种户口本不断更新。

清晨,在海南热带雨林中,如口哨般清脆嘹亮的叫声唤醒了雨林新一天的活力。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种声音往往以为是鸟叫,但如果您细细品这种鸣叫声,却能感觉很有穿透力,那么这位神秘的“雨林歌王”是谁呢?它就是栖息在雨林高处树枝上、鲜露真容的海南长臂猿。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宣教科普科科长 齐旭明:从我们的监测研究情况来看,长臂猿叫声最大的意义是它在宣誓领地的主权,另一个就是家庭之间、个体之间感情的交流,一家之主的公猿先叫,然后母猿跟着叫,然后大家会合叫。

据介绍,海南长臂猿是我国特有物种,仅分布在海南岛热带雨林,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统计中,海南长臂猿还不足10只,长期以来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为了保护这一物种,海南成立了海南长臂猿监测队。

海南长臂猿监测队队员 王进强:到每年三月份它的食物比较匮乏,我们在栖息地的范围多种植它喜欢吃的果实。

除了提供更多的食物外,海南积极落实天然林保护政策,为海南长臂猿等动物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环境。多年的保护让极度濒危的海南长臂猿数量一步步增长。截止到今年1月,数量已恢复至5群36只。

更多新物种逐渐被发现

而保护海南长臂猿的过程,也犹如撑开了一把生态环境保护的“大伞”,间接将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其他物种也保护了起来。更多的物种也逐渐被发现,近年来,科研人员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枯枝落叶上就发现了8个大型真菌新物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大型真菌资源与利用研究团队负责人 马海霞:包括5个炭团菌3个炭角菌,它们都能够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在生态系统的循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态移民迁新居 兴业富民生活美

为保证热带雨林实施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2015年和2018年,海南对原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核心区的高峰村进行了两轮生态搬迁,新高峰村土地平坦肥沃,交通便利通达,搬出深山的118户498名村民开始大力发展产业,成立了新高峰村菌菇种植基地,通过 “政府+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的产业模式,带领百余户村民发展起了第一份村集体产业。

白沙黎族自治县新高峰村红托竹荪种植基地负责人 符国华:每个人一个月4000块,然后年底还有分红,每家每户都有,每个人都有。以红托竹荪为主产业,销售往全国各地,今年我们合作社计划还要扩大200亩。

加大保护力度、创新保护机制。近年来,随着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的深入开展,海南的这片热带雨林绘就出了一幅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