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海洋是生命最初的摇篮,孕育着地球上超过半数的生命。海洋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圈和气候调节器,产生了人类呼吸所需一半的氧气,通常被称为“地球之肺”。

然而,随着全球气温上升、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等多个机构呼吁大家携手保护珊瑚礁、红树林、海草三大海洋生态系统,采取积极行动,共同保护海洋,实现可持续发展。

探海!海宝团队:我在海底种珊瑚

在陆地上,热带雨林是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在海洋里,五彩缤纷的珊瑚礁被称作是“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是众多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珊瑚礁,使得海洋多了一份生机与活力,也给深邃的海洋增添了无尽的可能性。

在正常的情况下,珊瑚呈现绿、蓝、黄、红、紫等各种不同的色彩,这些颜色其实是来自珊瑚体内的共生藻,如果共生藻离开或死亡,珊瑚就会变白,最终因失去营养供应而死。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等原因,世界范围内开始出现大规模的珊瑚白化现象。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珊瑚礁?下面我们一起去认识一群在海底种珊瑚的人。

备料、换装、下海、潜水,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珊瑚保育团队——海宝团队以及潜水员志愿者乘船来到下潜点。这一次下潜,他们需要将珊瑚苗圃里生长过密的珊瑚进行剪枝,带回到船上后将它们牢牢固定在珊瑚底拖上。再一次下潜时,他们背着盛满珊瑚苗的小背篓,返回苗圃将珊瑚苗种植到苗床上。

海宝团队起初组建的时候,牵头是人肖宝华教授,小宝廖宝林是名80后,也是宝华教授的得意弟子。随着团队人数不断扩大,这群天天和海打交道的成员组成了“海宝”团队,说到海底种珊瑚,看起来很酷好有趣,但作为职业,经常下海,却不是一件轻松活儿。

珊瑚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珊瑚会造礁,如同海底建筑师,它以不到海底千分之二的覆盖面积,为近30%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生活家园。但近二三十年来,珊瑚的白化、死亡已经是全球性问题,因此抢救性保护和人工修复迫在眉睫。

深圳东部的大鹏湾、大亚湾相连接,水温、盐度、底质、营养盐等各项水质均符合珊瑚生长的要求,10米以内的海底适于珊瑚生长。

海宝团队成员 廖宝林:建了深圳的第一个珊瑚保育中心,培育了有20多种造礁石珊瑚,这些珊瑚是可以适合在深圳海域快速生长的,对于生态修复是有很好促进作用的。

十多年的坚持,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珊瑚保育团队把60000多株长势良好的珊瑚苗粘合在海里的礁石上,进行自然生长,促进珊瑚礁恢复。60000多株珊瑚苗,乍一听数量很多,但真正加起来所占的面积其实也就几千平方米,与广袤无垠的大海相比,犹如沧海一粟。另外,这些珊瑚能否经历海浪、台风这些重大环境影响顺利成活,最终长成海底森林,这都是大家心心念念,始终牵挂的事情。

海宝团队成员 廖宝林:其实海底这些珊瑚才是我们心中的宝,我们是珊瑚园丁,呵护珊瑚是我们的一生的使命。

“珊瑚妈妈”黄晖 守护“海底森林”

其实在2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第一位在海底进行珊瑚修复的女性科学家,她叫黄晖,二十多年来,她带领团队潜遍了三亚各处珊瑚礁海域,科学严谨地交出了一份又一份生态修复成果。因此,在业内黄晖也被大家亲切的叫做“珊瑚妈妈”。

中国科学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站长 黄晖:珊瑚礁是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是非常珍贵和无可替代的,它是很多很多海洋生物生活的家园,全球的珊瑚礁实际上都在人类活动和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持续地在衰退,保护珊瑚礁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事情。

中国科学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站长 黄晖:我是研究珊瑚生物学和珊瑚礁生态学的。从事这个工作有20多年了。

珊瑚是一类动物,它是属于很低等的刺胞动物门,你就别看这小小的缸里头,实际上是有很多技术的,我们在这种小型的生态系统里头,就能把很多条件能够摸得更清楚,是一个很好的种源库。

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修复,我们一般是指某个生态系统退化了,而且它自身很难恢复了,那我们就通过人工干预的手段修复它。

修复不是全部都做得,我们希望做到一些小的干预,能够达到最大效果的整个珊瑚礁的恢复,将来我们的孩子可以在珊瑚礁潜水的时候,能看到非常美丽的风光,这是我的梦想,我也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

护海!“海岸卫士”红树林:筑起海岸防线

世界上有一种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海岸潮间带,也就是陆地和海洋交界区域的滩涂浅滩,具有防风抵浪、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的作用。

这种植物群落就是有着“第一道海岸防线”美誉的红树林。红树林是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 在我国海南东寨港,就有我国第一个以保护红树林为主要目标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136公里的海岸线上,红树林串连成片。36种红树构筑起海上绿色森林,引来许多珍稀物种安家。鱼儿在探头,螃蟹在搬家,飞鸟在汇合。160种鱼类、70多种蟹类、40多种虾类和219种鸟类聚集在这片红树林,把这里当成了安乐窝。在和记者一同探海的专家冯尔辉眼中,红树林的稳定生长,构筑起一个立体的多样性生态空间。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 冯尔辉:这是红树的凋落物,这个边上就是蟹类吃的痕迹。肥沃的土壤滋养了红树林,红树林再反哺给这些动物,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生态系统。

不光为多种生物遮风挡雨,红树林也保护着整个海岸线不被侵蚀。经年累月傍海而生,红树林练就了很多“生长秘籍”:比如为了防止海浪冲击,红树林的主干一般不会无限增长,而是从枝干上长出多个支持根,扎入泥滩深处,就像大手拉小手一样,形成地下庞大的根网系统,互相支撑从而保持自身和群体的稳定。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业工程师 冯尔辉:红树林,大家都叫它“海岸卫士”“海上长城”。事实上,跟它防风消浪的作用有直接关系。刚才我们看到红树林是绿绿的一大片,很像长城。每当台风来了以后,海浪冲击过来的时候,它都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消减效果。

但红树林同样是很脆弱的,它也需要保护。一旦受到人为损害,需要花费十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逐渐修复。在经历了台风等灾害后,当地很多老百姓对于保护红树林,从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积极参与保护区的建设,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业工程师 冯尔辉:台风来了以后,对于他们家园来说,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所以红树林跟我们当地居民是一个联系特别紧密的关系,有红树林就有他们的家园。

目前,由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牵头实施的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明确对现有红树林实施全面保护,恢复红树林自然保护地生态功能。到2025年,海口还将在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滩涂新造红树林183亩,修复现有红树林约4817亩,在三江湾继续实施新造红树林1230亩,持续筑牢海岸绿色生态屏障。

保护海洋生态 让我们一起守护这一片蔚蓝

这里色彩缤纷,这里光怪陆离,这里孕育着生命奇迹。对于地球来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占据着地球71%的面积,地球上超过一半的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

然而,目前全球40%的海洋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半以上的海岸带栖息地正在退化;三分之一的海洋鱼类资源被过度捕捞;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释放正在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洋温度变化;大量塑料垃圾流入海洋……

其实,只要从点滴做起,比如少用一次塑料制品、拒绝口罩入海,甚至是潜水的时候少用一次防晒霜,就是在保护海洋、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的未来。人类只要共同致力于以科学和友善的方式与海洋互动,就能汇聚起保护海洋环境的巨大力量,共同守护蔚蓝的星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