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冬以来最强寒潮天气即将来袭。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26日至30日,受寒潮影响,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暴跌。
那么,什么是寒潮,其威力究竟有多大,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哪儿?就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气候中心正研级高工、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叶殿秀。
(资料图片)
什么是寒潮
“通俗地说,寒潮是冷空气的一种,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但并不是所有的冷空气都能称为寒潮,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叶殿秀说。
叶殿秀介绍,2017年制定的我国冷空气等级国家标准(GB/T 20484-2017)中规定,使某地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4℃的冷空气活动称之为寒潮。目前,我国南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一样的,没有区别。
在我国,寒潮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和初春时节。“近30年(1991至2020年),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寒潮5.4次。”叶殿秀说,1991年以来,寒潮出现次数最多的是2021年,有11次。其次是2009年,出现了8次,出现寒潮次数最少的是2017年,仅2次。
很多人好奇,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哪儿?叶殿秀表示,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路径大致可分为以下四条:西北路径,冷空气自新地岛以西的白海、巴伦支海经西部西伯利亚、蒙古国进入我国;北方路径,冷空气自新地岛以东喀拉海或新西伯利亚海进入亚洲北部,自北向南经蒙古国进入我国;西方路径,冷空气在50°N以南欧亚大陆经我国新疆自西而东影响我国东部;东北路径,冷空气自鄂霍次克海或西伯利亚东部向西南影响我国东北。
“以上前三条路径较常见,而最后一条路径次数较少,强度也不大。”叶殿秀说。
寒潮降温能力有多强
监测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每次寒潮降温幅度都在10℃以上,东北大部、江淮、江汉东部、江南、华南大部以及内蒙古大部、新疆北部平均寒潮降温幅度达12至14℃,两广部分地区超过14℃。
“此次寒潮不仅影响范围广、降温剧烈、风力大,还将伴有雨雪天气。”叶殿秀说。
中央气象台预报显示,预计26日至27日,寒潮天气将率先影响新疆、甘肃西部和内蒙古西部等地,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10℃至18℃,局地下降20℃以上;上述地区将有6至8级偏北风、阵风9至11级。
28日至30日,寒潮天气将东移南下,继续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中东部大部气温将下降8℃至14℃,局地降温幅度可达16℃以上,长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地区将有5至7级偏北风,阵风8至10级。
叶殿秀介绍,历史上,1991年以来,我国冷空气综合强度前五强的寒潮分别出现在2021年11月4至9日;2006年3月11至14日;1998年3月18至22日;2020年2月14至17日和2006年4月11至17日。
寒潮往往会带来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降雪等天气,以2021年11月4日至9日的寒潮过程为例,降温幅度超过8℃的国土面积为770.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0.3%。其中,降温幅度超过16℃的有101.1万平方公里。
气象专家提醒,此次寒潮大部地区降温剧烈且风力较大,公众需及时增添衣物,做好保暖措施,同时还需防范雨雪天气对交通出行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