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生产要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2022年3 月,我国启动了“东数西算”工程。然而,经过一年建设,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张云泉发现,“东数西算”工程出现了一些不甚合理的现象。
3月3日,张云泉告诉《中国科学报》,为确保“东数西算”工程和算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他今年在全国两会上带来了一份关于合理规划算力网建设的提案。
张云泉 受访者供图 ?
四种现象“有待商榷”
在这份提案中,张云泉细述了“东数西算”工程下的四类有待科学论证的现象。
一种是,出现了用中国算力网建设取代研发国产尖端超算系统的倾向。他说,由于近年来中国在超算领域持续遭遇着外部打压,国产尖端超算研发困难重重。有部分专家提议“放弃研发世界领先尖端超算,转而研发支持分布式计算模式中国算力网”,对此他表示“有待商榷”。
其二,出现了未经充分论证和原型装置验证,就上马算力网工程的现象。张云泉认为,在算力网架构、调度、测量、交易、安全等关键技术路径尚不清晰、应用场景尚不明确的情况下,有些地方和部委就规划和部署了经费量巨大的算力网工程,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其三,各地建设智算中心热情高涨,出现了不顾实际需求,重复建设的现象。张云泉告诉记者,目前已有超过30多个城市建设了智算中心,还有更多城市正在规划上马新智算中心,甚至出现了一个城市同时建设多个超算中心和智算中心的现象。而由于需求不足,追求规模效应,运营过程不透明和缺乏监管,出现了智算中心空转甚至停机的现象,无法充分发挥设备生命周期内潜在效益,“造成了资源和资金浪费”。
最后,在智算中心建设中出现了过度强调全国产化的现象。张云泉说,有些智算中心的建设,不顾实际应用需求,放弃采用技术先进、生态成熟和价格合理的主流体系架构,转而采用价格昂贵、技术生态尚不成熟的全国产解决方案。如此,可能会造成一些负面结果,如产业园或需投入更多时间和人力对国产技术进行消化吸收,这不仅会延缓智算中心建设对数字经济的快速拉动效果,甚至还会造成项目烂尾,错失发展良机的问题。
四项建议“针锋相对”
为确保东数西算工程和算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张云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项建议。
他首先建议,国家要在“十五五”规划中同时资助Z级(1000EFlops)超算和中国算力网的研究。他希望,通过科技部高性能专项资助的持续性投入,能够彻底解决超算核心器件、系统与应用软件卡脖子问题,以确保在超算领域继续保持与国际先进水平并驾齐驱的态势。其次,他提议要在现有大科学装置基础上,围绕“东数西算”重大任务目标增加建设一类算力网工程技术装置,突破并验证算力基础设施化关键技术,以进一步为未来国家算力网建设积累经验。
为防止出现一拥而上和重复建设、造成资金和资源浪费,张云泉建议要成立“国家算网”管理机构和专家委员会,建设国家级算力调度和交易平台。按照其设想,“国家算网” 负责规划全国算力网建设,并根据各地算力基础设施的算力供应能力、需求变化和运营效果,动态调整入选枢纽城市,以进一步优化东数细算工程布局。
谈及智算中心的国产化替代,张云泉表示应该缓图,不可急为。他建议,要依据国产化核心器件成熟度和应用效果,设置合理的国产化核心器件采购比例,逐步实现在智能计算领域国产化替代。在具体做法上,他提出,当前阶段既要采用国际上先进成熟的技术支撑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要通过给国产设备一定采购比例,逐步扶持和拉动国产算力设备的发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script src="/html/js/share.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