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过往研究:两张政府资产负债表
根据中投、汇金和社保基金年报、国资年鉴、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报告等,给出2002-2013年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可以发现:
2013年以前,中央政府总产负债率总体呈现下行趋势;2013-2014年,中央政府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增加铁路等相关投资,资产负债率有所提升。
地方政府资产负债率持续提升。地方政府采用BT模式,BT承接商在项目建设中的负债融资造成地方政府融资占比(特别信贷)要高于直接比例。
政府杠杆比较研究
2020年末,中央财政债务余额为20.9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5.6万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2.7万亿元,专项债务余额12.9万亿元。
经加总,2020年末我国政府部门债务规模总计46.5万亿元。取政府债务余额与同年名义GDP的比值,获得政府部门杠杆率:2020年末我国政府部门债务杠杆率为45.9%。
与国际主流的政府部门杠杆率口径比较,基于债务测算的政府杠杆率介于BIS与CNBS口径之间,更靠近CNBS口径杠杆率水平。
城投平台债务及杠杆:
从借债主体角度估算,通过WIND口径城投平台的财务数据,加总计算得:截至2020年底,城投债务规模为53.6万亿元。
2018年起城投债务增长放缓,增速由20%以上逐步回落至2020年的16.1%。
采用城投平台债务与资产的比例度量城投平台杠杆水平,可以发现城投平台杠杆水平先降后升,持续位于40%-45%区间。
地方政府债券政策脉络:
2014年新《预算法》和43号文后,我国对部分省市进行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2015年地方政府债券实行全面自发自还。
2017年陆续推出多种项目收益专项债券;2019年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2021年明确对专项债项目的全流程管理。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政策脉络:
2014年以前,由于未解决财权事权分离的根本问题,政府债务监管政策采取全面封堵的方式。国发〔2014〕43号文的出台意味着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进入“修明渠、堵暗道”的全新阶段。
2014年以来,随着经济工作目标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中的切换,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环境也形成了“趋紧-趋松”的周期:
2014-2016年,监管层出台多项文件对隐性债务的界定和管理进行明确和补充。
2017-2018年,隐性债务监管趋严,明确违规举债的问责机制,打消政府兜底幻觉,设立债务监测平台,提出债务化解六大途径。
2018年10月起隐性债务监管出现边际放松,提出合理保障融资平台公司正常融资需求。2020上半年疫情冲击财政发力,隐性债务化解工作暂缓。
2020年底至2021年,隐性债务监管政策再度收紧。
基建投融资机制变化:
随着对政府投资的监管逐步规范,投融资机制在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投资项目三个层面受到约束,2018年以来非财政来源的基建投资资金增速大幅回落。
从中长期看,基建投资资金来自显性渠道的比例将会上升。而专项债对项目的审核也将逐步趋严,对项目盈利能力等方面要求将会加强,寻找优质项目的难度或将加大。
因此预计2022年在“稳增长”和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下,基建投资显著回升;未来基建投资将保持稳健、温和增长速度。
2022年基建投资分析:
从资金端看,预计今年财政赤字率3.0%,新增专项债额度3.7万亿元,预计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将达到27万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与去年大体持平。
从项目端看,去年7月发改委已部署开展今年专项债项目前期工作;截至目前已有13省份公布2022年重大项目名单,年度计划投资额超6万亿元,均较去年明显提前。
预计2022年全年基建投资增速将在6%左右。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将带来较难预测的扰动。
(文章来源:华西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