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者不迷信,求职者不跟风,鱼龙混杂的“求职私教”自然就难以左右逢源、两头通吃了。
随着社会发展,如今职场人转型发展的机会多了,但求职路上的竞争也因此越来越激烈。去高薪又体面的“大厂”工作成了很多求职者的理想。据新京报贝壳财经报道,众多求职私教应运而生,活跃在短视频平台上。“带小白逆袭”“手把手助你进大厂”,种种诱人的广告击中一些求职者的心。然而,交纳数百到上万元的费用之后,很多求职者才发现,求职私教课程不靠谱,最后效果往往也不尽如人意。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因为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是通过多年的学习、实践不断积累而得的,没有终南捷径,奢望求职私教“点石成金”更是不现实的想法。
当下所谓的“求职私教”,本质上和传统行业的职业规划师相似,只不过随着微信和短视频等新兴渠道的兴起,服务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并有了新的变化。
求职私教凭借其经历和经验,有针对性地指导缺乏经验的求职者如何展现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帮助提升求职成功率。可以说,这个职业的出现有其合理性。但是,这种指导应是“因材施教”,让求职者尽可能展示真才实学,而非侧重传授如何包装甚至伪造履历。
在“万物互联”的信息社会,过度包装或者履历造假,很容易被人戳穿。如若是资历平平的求职者,被求职私教打扮成“绣花枕头”,即便拿到了“大厂”的聘书,若是人岗不相适配,也容易在以后的工作中陷入被动,终究难免要另选门路。
此外,造假的履历也可能给将来的求职留下失信污点,“敲门砖”反而成了自己以后职场路上的“绊脚石”,真可谓得不偿失。如此,又何必去多花一笔冤枉钱,白学几堂无用的课?
所以,有良心和职业道德的求职私教,应该坚持职业规划师的定位,让求职者人尽其才,找到合适的岗位,而不能为了骗取培训费用,吹得天花乱坠,弄虚作假,在起点上就把求职者带入歧途。
过度包装和造假的求职者在用工市场上“现出原形”的同时,也让一些“求职私教”“现出原形”。事实证明,合格的求职私教,不同于普通的视频主播,不是能说会道就可以胜任的。一个原本可以借助新兴渠道和平台健康发展的行业,也会因为从业人员的鱼龙混杂而充满了泡沫。
一些“求职私教”通过传授“包装”履历的手段,就能大肆捞钱。这一问题也应引起用工市场上“甲方”的警醒,无论是“大厂”还是“小厂”,用人都不能简单化、标签化,而需综合考察与评估。
实际上,履历只代表求职者过去的经历,而不能充分体现有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用人企业应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录用标准,尽可能地提高选人的精准度和岗位的匹配度,少一些“一见钟情”和“一纸定终身”。
说到底,只要用工市场上的供需双方都能理性看待求职者的履历,用人者不迷信,求职者不跟风,鱼龙混杂的“求职私教”自然就丧失了左右逢源、两头通吃的生存空间。如此,求职培训市场的“虚火”也才得以抽薪止沸。
新京报特约评论员 | 沙元森(媒体人)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