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总制片人马克·布朗罗表示:“我们希望《冰冻星球II》能够让观众在40至50分钟的时间当中逃离现实,把观众带到遥远的、仙境般的自然奇观之中。”

2011年,《冰冻星球》(Frozen Planet)第一季播出,豆瓣评分达9.7分,超88.3%看过的人打五星。11年后,BBC走遍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推出该系列续作《冰冻星球II》(Frozen Planet II)。该片由《蓝色星球II》(Blue Planet II)制片人马克·布朗罗(Mark Brownlow)操刀,大卫·爱登堡(Sir David Attenborough)担纲解说,好莱坞金牌配乐大师汉斯·季默(Hans Zimmer)打造原声配乐。

作为BBC Earth星球系列年度之作,《冰冻星球II》突破了传统的生态记录摄影技术,探索了更为广袤的地球生态。除极地生态外,第二季还将镜头对准了冰雪沙漠、雪域森林,甚至从太空捕捉的冰雪消融的画面,传达虎鲸、帝企鹅、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在极寒环境下与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不断抗争的生命力量。真实是纪录片的灵魂,由于其故事性较弱,画面是观众的主要印象来源。相较于11年前,新技术也让《冰冻星球II》的视觉传达有了新的可能性,如具备高速第一人称视角(First-person View, FPV)的“竞赛”无人机、高清远程陷阱摄像机、延时摄像机和循环呼吸器潜水技术等。

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群访时采访时,《冰冻星球II》的分集制片人亚历克斯·兰切斯特(Alex Lanchester)讲述了在第一集中用竞速无人机拍摄雪崩画面的幕后故事:“最新的竞速无人机飞行速度通常能够超过160公里/小时,能够跟上雪崩的速度(约100公里/小时)。与此同时,我们还在无人机上搭载了360度摄像机,在无人机完成飞行之后,拍摄到的雪崩冲向摄像头的画面,让大家感觉置身于惊险的雪崩之中,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影体验。”在拍摄一些人类难以深入的危险场景,无人机也提供了一个可进入的空中视角,如对虎鲸使用“波浪冲刷”技术捕猎的拍摄,首次用镜头揭示了被誉为“自然界当中最聪明的捕食者之一”的虎鲸复杂的合作捕猎的行为和技巧。

另外,片中运用的太空的延时摄影技术已达到以米为精度的呈现,可用于记录格陵兰岛和南乔治亚岛冰川运动和消融的场景。总制片人马克·布朗罗(Mark Brownlow)表示:“从太空空间站拍摄到的画面对于《冰冻星球II》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向观众再次强调从太空中所看到的地球正在发生的巨变,而这些变化非常令人担忧。”

在跨文化传播方面,《冰冻星球II》还将镜头对准了各国的珍稀物种,传达人类作为共同体的全球价值观。在拍摄时,《冰冻星球II》摄制组曾与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部署陷阱摄像机,历时3年捕捉到野生大熊猫影像。亚历克斯·兰切斯解释说:“我们希望展示地球上寒冷环境的广度,大熊猫是极地之外我们最想拍摄的动物之一,厚实的皮毛让大熊猫非常适应在寒冷环境下生存,而且它在高海拔地区也有着非常好的适应能力。”

纪录片被认为是一种非虚构的审美,以建构人和人类生存状态的影像历史。它是人类个人记忆或某一集团集体记忆的载体,是对现实生活的选择再现。从传播效果角度看,一部好的纪录片需要实现科学与审美的统一。BBC自然历史部被称为科学家俱乐部,其制作人员都有专业背景,例如,本片的大卫 · 艾登堡是知名的自然史家与生物学家, 同时也是大英博物馆和皇家植物园的托管人,曾领衔制作《生命的进化》、《地球脉动》、《冰冻星球》、《非洲》 等多部纪录片。

同时,自然纪录片无疑是一种是生态美育的有效形式 。由于其表现内容是远离人类日常生活的原始自然领域,容易带给观众陌生感、 新奇感,从而轻松地引导观众进入审美状态 。在这11年间,自然纪录片也出现了一些舆论转向,从“是不是”转为“怎么办”,受众的环保意识日益凸显。马克·布朗罗表示:“11年前,大家还在争论气候变化到底是不是人为造成的。但现在大家都能够达成共识,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上的冰冻栖息地所面临的变化速度,比其它地区的变化速度都要快,这也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未来。”

在快餐消费的时代,慢节奏和长耗时的自然纪录片正面临着部分受众流失的问题。对此,马克·布朗罗并不担忧:“现如今我们需要和标题党和短视频做竞争。但一个增长趋势是,现在大家不仅只是在移动端看短视频,很多家庭也会购买更大的电视屏幕,在家中体验环绕立体声的音响所带来的电视视频节目……我们希望《冰冻星球II》能够让观众在40-50分钟的时间当中逃离现实,把观众带到遥远的、仙境般的自然奇观之中。”他相信,对很多家庭观众来说,依然会欣赏纪录片,该片也一定会在观众心中留有一席之地。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