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广大干部群众正在根据中央要求和各地具体实际开展抗疫工作,同心协力、共渡难关。本着生命至上的原则,我们相信并遵从相关领域专家和责任部门的意见,普及专业知识,坚持“动态清零”,以科学的方法、态度和精神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自我迷失、良莠不辨。

“动态清零”尽管需要付出一些代价,但已是最优选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强调,奥密克戎病毒传染性强,防控难度加大,但根据我国这两年来的防控实践以及对新冠病毒变化的新认识,“动态清零”依然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最经济、最有效的策略。负责任的观察、分析、总结和判断,既体现专业权威的科学态度,也体现生命至上的价值导向,我们应当予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团结一心、彼此帮助、责任共担,恰恰是应该有的对生命和健康的科学态度。

及时解决“动态清零”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并非易事。医务工作者、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队伍奋战在抗疫一线,执行具体政策规定,也面临很多无法预见的挑战和考验。但家国同构的伦理文化、治理结构的政策支持以及非常时期的民众合力,都在努力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当然,我们也应看到,抗疫期间采取的应急措施,大体还是一种超常规的、动态化的公共利益和公共事务调适器,通过各类资源的再分配,实现集聚效应。疫情过后,我们要有目的、有准备地总结其中的公共管理机制,应该而且可以从具体特殊的实践中概括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将专业性、应急型管理模式内化为政府系统性公共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个过程,同样需要以人为本和科学态度。

目前有人极力将“群体免疫”(放开、“躺平”)与“动态清零”两种抗疫模式简单说成是两种意识形态的区别,权衡利弊得失并为此不断纠结,进而严重干扰从实际出发的正当进程,这是不利于抗疫实际的。抗疫工作要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具体分析,尤其不能把抗疫工作的政治意义、科学道理和技术手段“一锅煮”。谈论现实中国的任何事情和抉择,都不能忽视14亿人这个基本事实,我们应该独立自主地从实际出发,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情况一旦发生变化,就与时俱进地寻找有效的办法。企图照搬别人的或过去的现成模式,不加分析地照猫画虎,恰恰是对生命至上原则的背离,也不是严肃的科学态度。

以上海为例,根据近日确诊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施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正是在抗疫实践中不断探索“动态清零”方式的做法。当然,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包括加快疫苗接种、加快国产特效药的研发和上市、更新完善检测手段、提高社会各方应对紧急事态的水平等。

坚持科学态度,坚持生命至上,也离不开各主流媒体在即时信息发布、政策跟踪解读、专家权威访谈、一线工作报道等诸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针对一些口水仗、错误认知、以讹传讹现象,还要继续在人民群众关心的筛查、隔离、保供、社会生活秩序等问题上做好舆情引导工作,统筹主流媒体与新媒体、商业网站、境外社交平台,打通政务新媒体、正能量大V等多个阵地,打击网络谣言,不断提升正能量传播的到达率。

(作者:黄凯锋,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