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西湖区双浦镇的水稻又迎来了成熟收获的季节。
“作物收成好,村民们心里也是满满当当的,对来年更有信心了!”看着丰收的盛景,郑勇的心里更有底了。
郑勇所在的杭州鳌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今年水稻产量平均达到了1600斤/亩,产量和品质在市场上名列前茅。
随着环境整治与生态农业的不断推进,原生态资源与现代化技术的有效结合,双浦镇已然成为西湖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的重要阵地。
提升耕地质量让村民钱袋子更鼓
“农用地荒废耕作是首要问题。”之江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前,双浦镇的部分农田碎片化、土壤肥力差、配套设施落后,许多农民有地也不愿意耕种,导致大量农田闲置。
西湖区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保留农户自留地,由村集体将其余农用地收回,按每年每亩2000元、每三年递增10%的标准,统一流转给区属国企之江城投集团进行垦造水田。“我们通过集中连片开展田块整治、土壤改良、配套设施建设等措施,改造完成14期垦造水田,在满足规模化经营的同时,也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的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之江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在工程建设中,之江城投集团将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规划、同步实施,推进田、土、水、路等综合治理。
比如,针对垦造前土地长时间闲置硬化,耕作层厚度不到15厘米,且土壤污染物含量较高的问题,之江城投集团通过合理归并和平整土地,实现了田块规模适度、集中连片、田面平整,使得水田耕作层厚度达到30厘米,水浇地和旱地耕作层厚度达到25厘米。同时,通过客土填充、剥离回填表土层等措施,利用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治理退化耕地,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
土壤问题解决的同时,田间灌排工程也有序推进。之江城投集团通过加强田间灌排工程与灌区骨干工程的衔接配套,共建设和改造输配水渠(管)道68.6公里、排水沟(管)道83.6公里,形成从水源到田间完整的灌排体系,增加有效灌溉面积8010亩。
截至目前,双浦镇新增七级水田面积3500亩,旱改水面积350亩,耕地质量提升4950亩,稳定保障1170万斤水稻产能。
吸引本地村民发展现代农业
农田建设三分建、七分管。
为确保耕地发挥长久效益,西湖区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及设施的运行管护。
截至目前,双浦镇共引进6家现代化农业公司。“这些公司主要种植浙辐粳83号、嘉优中科3号及达国家二级优质米标准的旱优73等水稻品种。单季水稻产量每亩可达1600斤,冬季小麦产量每亩达600斤,跟之前的种植模式相比,现在才真正达到了现代化的农业规模和收成。”之江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郑勇所在的企业——鳌庄农业是双浦镇新引进的现代化企业之一。“小时候,双浦镇到处都是矮小的自建房,不像现在都是统一规划、整整齐齐的房屋,看着环境越变越好,我们的发展信心也越来越足。”郑勇告诉记者,过去由于种植作物收入不高,很多村民都放弃种地,外出打工了。但自从水田垦造完成后,农田基础设施完善了,耕地质量大大提升,也吸引了不少现代化农业公司来双浦创业。
鳌庄农业以双浦原生土质为依托,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公司在发展的同时还吸引了一大批双浦本地有经验的村民前来就业。“老村民们有经验,熟知土地特性,能够事半功倍。”郑勇说,虽然现在95%以上的农田都使用现代化机械,但是难免还有一些区域因为受到场地限制,不能使用机械,这就得依靠人工种植。
此外,西湖区还引入专业力量和现代化机械帮助农业增产增收。比如,西湖区农业农村局的专业人员会定期上门进行指导,现场考察土壤实际情况,精准制定农药使用方案,并采用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将对作物的影响降至最小,最大程度助力作物增产增收。
(记者 黄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