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随着问天实验舱与梦天实验舱的相继“入列”,中国空间站具备了开展大规模、多学科领域的空间科学研究及应用的能力,为在轨科学实验提供丰富的资源条件和独特空间环境条件。在轨科学实验、天宫课堂、立方星放飞......一起回顾2022年那些科学萌芽的经典瞬间!
国家太空实验室成型
供开展国际先进水平研究
(资料图)
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舱内可以部署25台科学实验柜,每台实验柜都是一个小型的太空实验室,可以支持开展单学科或多学科交叉的空间科学实验,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问天实验舱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配置了生命生态、生物技术和变重力科学等实验柜,能够支持开展多种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在空间条件下的响应机理研究,密闭生态系统的实验研究,多层次生物实验研究,以及不同重力条件下生物体生长机理对比研究。
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配置了流体物理、材料科学、燃烧科学、基础物理以及航天技术试验等实验柜,支持开展重力掩盖下的多相流与相变传热、基础燃烧过程、材料凝固机理与热物理性质等物质本质规律研究以及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实验研究。
此外,实验舱设置的舱外暴露实验平台可为各类科学实验载荷提供机、电、信息方面的能力支持。
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完成了问天、梦天实验舱内科学实验机柜的解锁、安装与测试,并开展了涵盖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例如,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完成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养,这是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得水稻种子,下行的样品已经交付了科研机构,实验团队将进一步开展研究。
后续,中国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后,还将实施较大规模科学研究,预期将有力推动暗物质与暗能量、星系形成演化、物质本质规律、生命现象本质和人在太空的响应变化规律,以及地球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突破,为未来我国开展近地以远的载人空间探索提供深厚的科学和技术积累。
天宫课堂持续开讲
科学与太空相互碰撞
2022年,“天宫课堂”第二、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太空教师”们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天宫课堂”第二课中,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生动演示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深入浅出讲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展示了部分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天宫课堂”第三课中,航天员将课堂“搬”进了问天实验舱。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神奇现象,并生动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此外,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还重点介绍了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的水稻和拟南芥种植研究情况,展示了手套箱剪株操作。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空间站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天宫课堂”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航天科普教育。
立方星放飞
梦想从这里起航
不久前,天舟五号成功释放“澳门学生科普卫星一号” 。该卫星主要为澳门青少年学生提供卫星科普实践平台,提供对地成像、无线电通联体验等航天科普活动。
载人航天工程一直注重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将工程成果应用和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除本次释放的“澳门学生科普卫星一号”外,天舟五号货运飞船还搭载了宇航用氢氧燃料电池、空间宽能谱高能粒子探测载荷等试验项目,未来也将陆续开展在轨科学试(实)验。
中国空间站建造完成后将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天舟货运飞船作为空间站货物和补给运输平台,将按计划持续面向社会开放货运飞船搭载资源。
星河浩荡 逐梦九天
乘着梦想的翅膀
2022年
中国人用一次次的不懈探索
在遥远而神秘的太空中
不断留下人类科学的印迹
未来
在这座“天上宫阙”中
还将有更多的科学探索
带给世界惊喜
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