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香港大学宣布将于9月新学年起为师生免费提供多个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在教学各个领域全面应用ChatGPT等工具,并会举办工作坊、提供网上课程和相关教材资讯。同时,允许学生自新学年起使用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完成作业或其他学习任务,但必须说明资料出处和引用来源等。
时间退回今年2月,彼时,香港大学因为明确表态禁止师生使用ChatGPT或其他人工智能工具完成课程作业引发热烈讨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打不过就加入”的高校选择背后,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无法回避的挑战,和无法拒绝的机遇。如火如荼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时代,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如何应变求新?这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高校教育有望做到“千人千教”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为大学教育带来新的机遇。“AI赋能教育,加上教育数字化转型,使得因材施教变得更加便利。”近日,西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系主任李忠俊在夸克App主办的“AIGC与大学教育”主题研讨会上表示,智能化教学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在新的技术背景下,各大高校也正积极寻求更加灵活、智能和个性化的教育模式。
站在教师的角度,李忠俊表示,师生可以运用这类工具广泛收集数据、资料,为课程设计提供创新思路,生成多模态的教学内容,“比如AI技术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模式,能够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推荐,使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或是通过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和虚拟互动,提供比过去丰富得多的教学素材和内容,甚至为每个学生打造专属教学内容。这些做法大大提升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可行性,让大学教育有望做到‘千人千教’。”
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AIGC时代的到来,也让计算机教育更加抓人眼球,为这个传统热门学科再添一把火。根据夸克App发布的《2023高考志愿报告》,今年高考志愿填报期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成为关注度最高的本科专业,考生家长大量查询相关信息,关注相关专业教育和发展前景。相关搜索数据也显示,“人工智能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有哪些”“ChatGPT取代哪些人的工作”等问题受到年轻人广泛关注。
当下的存量市场环境对于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提出更高要求,对此,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宋井宽建议,无论选择继续深造还是就业,高校学生都需要注意外部市场环境正在发生的变化,“进入计算机这个专业可能和有些别的专业不太一样,比如数学专业,你解决的问题可能还是一百年前某个教授研究的问题,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不断地拥抱变化,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技术。”
“伴随AIGC技术发展,出现大量人工智能、大模型、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学教育也开始采用更多创新的教学模式。”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副总裁兼党委书记周晓鹏提到,技术快速迭代带来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变革,高校需要重新思考哪些知识是更重要的,塑造和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人才。
针对AIGC时代的科技人才需求,夸克技术负责人蒋冠军从就业角度分享了看法。“互联网企业在人员的招募和培养上,首先侧重的是算法人才,其次是可以深入参与模型构建细节的工程与技术平台人才,再者是产品与运营人才。其中数据策略的产品和运营成为新兴岗位,数据标注团队的运营能力将是模型能力的重要成功要素之一。”他说。
积极应对AI带来的变化
“我们要培养学生使用AI工具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对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辨析能力和批判能力。”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蒋忠波强调,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内容生产影响巨大,但在专业领域使用这类工具,相较于其他方面应用,对内容真实性、可靠性的要求更高,因此,要着力提高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透明性和可解释性。
类似担忧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相伴相生。为了应对这项强大技术的迅猛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于5月25日首次就此议题举行全球教育部长会议,探讨人工智能应用在当下和长远意义上给教育系统带来的机遇、挑战与风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斯蒂法尼亚·贾尼尼其时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教育开辟了新的视野和挑战,但我们迫切需要采取行动,确保新的人工智能技术按照我们制定的条件融入教育。正如会员国一致通过的《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建议书》所述,我们有责任把安全、包容、多元、透明和质量放在首位。”
此外,虽然教育方式、教学内容、知识获取渠道和方法等都在AIGC时代发生着改变,但在蒋忠波看来,教育在变化中仍有坚持不变的东西:“一方面,要确保教师和学生的主阵地,给教师与学生赋予充分的选择,是为人的主体性。一方面,无论换用何种工具或手段,我们都要在专业内容生产领域保持对真实可靠的要求。同时,要尽可能让人工智能的‘黑箱’越来越透明,从而更好地为教育行业和专业需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