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今年,天津市滨海新区财政局安排近50亿元资金落实留抵退税政策,确保资金精准“滴灌”市场主体。一季度,新区平台企业增收有力,同比增长61.8%。
近年来,滨海新区财政局主动作为、精准滴灌,促进“1+3+4”主导产业(智能科技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汽车、石油石化四大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受经济下行压力、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以制造业为主体的滨海新区传统产业持续承压,新旧动能转换面临的政策时滞效应明显增强,收入增长预期转弱。滨海新区财政局全力支持重大项目落地,推动财政资金超前发力。坚持勤俭节约办一切事业,确保地方财政平稳运行,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保障经济大盘稳定发展。
滨海新区推动新一轮减税、缓税、降费组合式支持政策落地。去年,共投入近40亿元资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消费投资,为市场主体纾困,增强发展预期。同时,通过综合施策,确保全区收入结构持续优化,着力打造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汽车和新能源汽车5条“强链”,车联网、新材料2条“新链”,集成电路、绿色石化、航空航天3条“短链”。目前,新区“在链”企业占全区规上企业数的61.1%,完成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7.1%。2021年,“在链”企业带来全口径税收381.4亿元,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例达88.3%。
滨海新区各级财政部门在不影响宏观经济发展大局、营商环境和区域财政平稳运行的前提下,聚焦重点、突出主线、依法依规稳步开展各类财经秩序整治工作,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聚焦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方面,滨海新区财政局按照国家、天津市及滨海新区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提升政策制定的前瞻性和引导性,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产业聚集等优势。年初至今,新区已申报新增专项债券项目100个、总金额313亿元,充分发挥专项债券资金的经济拉动和托举作用。另一方面,从债务规模总量控制、偿债资金落实到位、债务风险率动态优化三个维度,精心谋划,努力提升区域经济总量和质量,加快调整优化债务规模与区域发展阶段相适应,牢牢守住债务风险底线,确保财经纪律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压线”。
新区各级财政部门坚持统筹兼顾与政策适度靠前发力并举,更加注重配套方案的制定与专项支出的精准可持续,更加注重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细与营商环境的做优做强,更加注重财政政策对财源引育支持、产业转型升级、资源配置优化的效能提升。
一方面,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专项资金+配套基金+产业引导+绩效管理”的高质量发展方式,用足用精用好各类政策资金,出台一揽子支持科技制造、人才引进、金融创新、产业发展、区域协调的措施,让重大项目、新型研发机构在滨城落地。另一方面,深入实施“环境优区战略”,着力打造流程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营商环境。
经开区统筹区级财政资金、抗疫特别国债等财政资源,从政策扶持、建设支持、能源保障、人才招聘等全方位支持康希诺新冠疫苗等项目研发,推动区域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保税区出台区域高端制造业专项扶持政策,深入推进以空客项目、中航工业民用直升机产业基地、博迈科为代表的航空航天、海洋装备、高技术制造业发展。
高新区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引育专项政策,全力支持“独角兽”“瞪羚”“雏鹰”和领军(培育)企业高速发展,打造加速聚集创新主体的核心区域。
东疆保税港区围绕融资租赁产业布局,以“专家+管家”方式开展招商引资全流程服务。
生态城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实际,推出一系列支持智能科技、主题公园、重点酒店、直播经济等聚集效应强、社会评价高的好政策、好项目、好服务。
(滨材正)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