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以创新发展、集群发展、融合发展驱动“绿色引擎”,并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挂帅,市科技局、发改委等19个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科技创新领域各项工作。

全国动力电池看江苏,江苏动力电池看溧阳。12月18日,科技日报记者到江苏省溧阳市科学技术局采访时了解到,该市的动力电池产业,已集聚了50多家国内行业细分领域排名前5的知名企业,产品涵盖正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结构件等关键环节,已经初步形成了全国有影响力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产值和销售已占全国份额的20%、江苏省份额的44%。预计到“十四五”末,将成为一个千亿级新兴产业。

日前,溧阳市荣获首批“江苏省创新型示范市”称号,中国县级市基本现代化指数前100名中排名第18位。溧阳高新区连续3年蝉联全省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省级高新区总分第一,走上了绿色、特色产业集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定位,加快建设创新活力之城

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的溧阳,虽素称苏浙皖三省“大通道”,但在过去相当长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缺乏科创资源、产业偏重、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制约着城市创新转型发展。

“十三五”以来,溧阳市委市政府清醒地看到,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和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快速推进,溧阳唯有抓住发展新机遇,确立新的发展定位,创新发展新思路,加快培养特色产业,方能走出具有溧阳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从“溧阳制造”走向“溧阳质造”转变,把溧阳建设成为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

思路决定出路。溧阳创造性提出,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高端休闲、现代健康、新型智慧等“四大经济”为支撑,争创产业集群、区域协作、乡村建设、全域旅游、公园城市“五个示范”,逐步形成以生态为底色的新产业体系。

“十四五”规划中,溧阳在先进制造领域要建设长三角领先、国内有影响力的绿色产业基地,先进制造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达8.5%;重点打造2—3个高端休闲板块名片、行业名片和产业名片,成为全国知名的休闲目的地城市,高端休闲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7%;现代健康方面形成具有溧阳特色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现代健康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达6.5%;新型智慧经济要明确突破方向,将在5G通讯、通用航空以及无人机等1—2个领域形成产业集群,新型智慧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达6.5%。

为此,溧阳成立了由该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推进“四大经济”领导小组,设立专项产业引导资金,出台从服务人才集聚、政策精准扶持、完善集约评价、鼓励企业上市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

目前,溧阳第三轮《“发展四大经济,争创五个示范”三年行动计划》正在征求意见中,将在鼓励改革集成创新,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农业融合发展、服务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再出新政。

记者了解到,溧阳出台《关于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建立了以创新水平、产出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分类,在镇区考核中推行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指标的考核评估体系,突出发展质效、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采取正向激励、反向倒逼办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提高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转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

在溧阳市委市政府领导眼里,创新发展能够使溧阳实现跨越发展。过去的增长与发展,都是以物质投入为主要驱动力,必须把物质投入转变为科技投入,让创新要素高度集聚,方能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打通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新路径。

溧阳以创新发展、集群发展、融合发展驱动“绿色引擎”,在强化创新管理体制上,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挂帅,市科技局、发改委等19个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科技创新领域各项工作,近三年先后出台支持科技创新引领性政策18个。

目前,溧阳正在深化实施设立市创新委员会下设创新办的管理模式。新模式将整合和强化科技创新管理职能,保障人员编制配备,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领导机构和工作体系。

溧阳不断强化科技投入机制,实施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性改革,制定无偿资助与有偿使用并行、事前激励与事后补助结合的财政科技投入办法,逐步构建符合市场规律的创新资源配置机制。

溧阳实施的“科技创新券”工程和“工业经济跃升”行动,已覆盖小微企业成长、企业研发能力提升、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型企业高成长跃升等领域,不断提升了财政支持的绩效。

近3年来,溧阳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4亿元,本级政府支持科技金融基金设立规模162亿元。去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3.01%。在常州市对溧阳市绩效评价中,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比、研发投入强度,均位列全市第一。

除此,溧阳还注重突出创新发展导向,不断强化创新评价体系,在各经济板块绩效考核中提高了科技、人才等创新指标权重。去年,全市本级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指标数为152项,其中科技创新指标数有20项,占比13%。

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有效提升了全市上下创新意识,促进了创新要素集聚,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创新的强大力量。

引资源,催生出创新发展新动能

溧阳发展“四大经济”和建设“五个示范”,并无得天独厚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因此,打造人才“生态圈”,加速各类创新要素集聚,成为溧阳重中之重的事。

溧阳注重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持续实施“天目湖英才榜”三年行动计划,逐年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不断创新激励政策,千方百计留住人才。

目前,溧阳专门建有人才公寓,提供给企业用于人才引进,对于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最高200万元。同时,对于招引顶尖团队、重大项目和特殊人才,实行“一事一议”,不设上限。

“5年来,我们公司在溧阳市科技人才政策的牵引和政府职能部门全程‘保姆式’服务下,瞄准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加快自主创新,研发出一批替代进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企业步入高速发展期。今年,公司预计销售收入将超160亿元。”胥飞龙说,这些暖心政策,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针对长三角出现“人才大战”,溧阳还将推出的第三轮“天目湖英才榜”升级版,旨在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育投入力度,建立更具竞争力的创新创业机制,构建更完善的行业人才培育体系,并将更加关注人才发展深层次需求,筑巢引凤,搭建更多的高端科创平台,加快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以项目、平台、企业、产业资源优势吸引人才。

近年来,溧阳更是瞄准行业顶尖科研机构,主动对接大院大所,构筑高端科创平台,为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溧阳建有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重庆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中英电动汽车联合创新中心等一批高端研发平台,并引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形成科技创新的“强磁场”。

今年,溧阳依托中科院物理所合作共建“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共同打造中国储能技术、清洁能源、高端装备等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化基地,致力打造从原始创新、技术培育、产业孵化等全链条发展模式。

(记者 过国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