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以下简称“新版课程方案”),这是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实行20年来的首次全方位整体设计和系统完善。“新版课程方案”立足于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中国本土特色和现代化发展要求,为我国义务教育实践提供了明晰的发展方向和育人蓝图。
变化一:突出了素养导向,强化育人主旋律。“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是本次义务教育课程建设的五个基本原则之一。“新版课程方案”开篇就提出了本次课改的指导思想是“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之后,在培养目标、基本原则、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课程实施等方面也都围绕核心素养而展开。
变化二:完善了培养目标,彰显国家意志。“新版课程方案”在育人目标设计上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有机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法治、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教育要求,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系统构建了“五育并举”的目标体系,彰显了国家意志。“新三有”的培养目标体现的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变化三:促进了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提升系统性。课程内容是核心素养理念落地的重要载体。“新版课程方案”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提出了“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的基本原则,把学科核心知识融入学科或者跨学科的主题、项目或任务等学习活动中,形成了横向关联互动、纵向进阶衔接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进一步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结合,以课程内容的综合统整推动育人方式的变革更新,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锻炼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意在改变以往知识、技能的简单线性排列方式,强化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凸显学科的本质、思想方法以及内在逻辑。这种结构化设计,彰显了以学习为中心的复合型课程内容观,更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变化四:优化了课程结构与设置,体现一体化。“新版课程方案”在保证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优化了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等等。同时,“新版课程方案”还明确指出:小学一年级应安排必要的入学适应教育。
课程结构的一体化改革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了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将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科、学段间的衔接,改善学业负担下移等现实问题。
卢立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课程教学与教师教育、学校发展与教育评价、中国特色教研制度变革与教研员专业发展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