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1076万人,创下历史新高。眼下,促进“云就业”、搞好“云招聘”、求职签约“一站式办理”……各地推出多项新举措,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首次超过千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还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走上就业岗位,不仅关乎他们的生计,也关系到背后的千万家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无疑是当下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破解难题要抓关键点,毕业生稳就业的关键是什么?据专家分析,信息不对称、经验不足等是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普遍原因。找准难点,地方政府、教育部门、高校需要合力,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

不断线的服务,首先要针对毕业生的实际困难出实招。特别是针对当前疫情导致毕业生外出求职不便的现实情况,办好“云招聘”、用好“互联网+就业”的新模式,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已经全面升级建成,面向2022届毕业生,汇集了380余万个岗位信息。与此同时,要用足用好各类政策性岗位,在基层就业、国企招聘、机关事业单位招聘等方面做好各项工作,拓宽市场化社会化的就业渠道。

也要看到,虽然就业形势复杂而严峻,一边是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一边不少行业、企业依然存在“招人难”,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面对实实在在的岗位需求,要帮助毕业生和企业一起做好这道就业“连线题”:畅通企业就业合作渠道、充分了解人才需求形势,也要帮助毕业生了解新的市场需求、认识新职业,做好就业规划。

日前,教育部部署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要充分调动校友等各方面资源,主动走进园区、行业、企业,努力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高校“一把手”抓就业,必须走出去、沉下去,对本校学生实现精准帮扶,在就业服务、人才培养方面打开更大的格局。

就业服务不断线,还应该考虑到长线布局,树立长期培养目标。产业结构在转型升级,新技术不断更新迭代,高校人才培养也要与时俱进。也就是说,解决就业问题,必须把端口前移,主动适应行业企业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价值塑造等方面进行通盘考虑和谋划,才能真正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有用之才。

(文丨俊一、杨三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