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制造业如何谋求绿色转型?近日,记者走访了两家位于天津港保税区的企业,实地体验新天钢德材科技集团与天津渤海石化两家代表性企业如何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智能制造等新模式。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万余吨

门前池水清澈,鱼儿三五成群。涂有光亮彩漆的“无烟”排气筒清晰地映着湛蓝的天。若不是门口挂着的醒目招牌,很难相信这里会是一家钢铁厂。漫步新天钢德材科技集团的生态园,随处可见孔雀、鸵鸟、山羊等动物,除了原生态的芦苇丛,园中还种植着10余种各种灌木,让人心情舒畅。

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新天钢德材科技集团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十分重视环境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工厂,把建设美丽园区,实现天蓝、地绿、水清、气净作为工作目标之一,作为践行幸福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持续深化职工幸福工程,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

据了解,该企业相继投资近2000万元,进行余热回收、淘汰落后电机、设备技术改造及能源管控等方面项目。据介绍,德材科技集团每年可节电320余万度、蒸汽约4万吨、天然气约100万m3、地表水0.8万吨,节标煤5969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万余吨,年节省费用1197万余元。建成光伏发电项目并网运行后每年约生产800万千瓦时光伏电,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970吨,减排二氧化碳7000余吨,可以补充企业近4%的电力消耗,每年可节约电费70万元。

新天钢集团副总裁、德材科技集团总经理张银山表示,未来德材科技集团将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国家高端领域和重点行业需求,深化产品研发,加快转型升级,努力为天津港保税区夯实制造业“硬支撑”、筑好经济发展“压舱石”贡献力量。

创新驱动低碳战略融合

位于天津港保税区的天津渤海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天津渤海石化在2020年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2020-2021连续两年被评定为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炼油与石油化工行业A级企业,是天津市“环境领跑者企业”、天津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天津市节水型企业。

“对企业来说,碳市场是一个绿色转型的大好机遇。”天津渤海石化总经理朱威表示,公司自2019年参与碳排放权履约,连续两年完成履约任务,并实现碳排放总量逐年下降。天津渤海石化现有的丙烷脱氢装置设计上具有低碳、环保、运行稳定的特点,在驱动设备上创新采用了燃气轮机,相比传统蒸汽轮机,能源利用效率提升25%以上。多年来,通过连续实施大量的节能改造项目,天津渤海石化实现电力消耗相比设计降低15%以上,至今总体节能量达到1.2万吨标准煤,其中余热发电项目年发电量可达960万千瓦时,同时实现年节水30万吨。提升装置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了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

记者在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了解到,近年来保税区按照“绿色制造示范企业”的创建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体系建设、节能环保等方面取得了经验。“支持制造企业数字化改造,鼓励基础好、实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积极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智能制造等新模式。”保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保税区致力于技术提升,发挥技术改造作用,全面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使区内规模较大的制造业门类在生产能力和水平上取得提高。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