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河南布局,提升科技创新对河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力、支撑力,对于更好发挥河南在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的作用,对于实现国家赋予河南的粮食安全、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发展定位,对于加快推动河南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锁江表示。
张锁江代表 河南大学供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新时代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任务。
当前,河南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现代化河南建设“十大战略”之首,强调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是中部地区首先提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省份。
经过一系列努力,河南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中的地位正在逐步上升。但受多重因素影响,河南科技创新尚不能适应现代化河南建设需求。
具体表现在:第一,科技发展水平较低。根据《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2》,河南区域科技创新水平位列全国第17位,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位置与其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称;同时,河南在地理位置上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河南的创新发展是国家科技创新均衡发展的战略需要。一个充满创新能力和动力的河南将成为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柱。
第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缺位。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直属院所、教育部直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河南的布局均为零,无法为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第三,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根据科技部《2022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年报》,河南省技术输出成交额在全国排名16位,在中部地区六省中排名第四,仅相当于湖北省的29%。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高质量的河南现代化,高质量的河南现代化迫切需要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引领。”张锁江认为,河南除“苦练内功”,更需要国家在政策层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空间布局,充分考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配置中的效率与需求平衡,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河南布局,有力支撑河南现代化进程。
为此,张锁江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强化国家实验室在河南的布局。支持河南在事关国家发展大局的种业安全、资源循环利用、双碳战略等领域牵头建设国家实验室,支持有条件的省实验室成为国家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
其次,加强中国科学院在河南的布局。建议中国科学院在河南设立直属研究机构;建议中国科学院大学通过与河南有较好合作基础的高校和机构合作,设立中国科学院大学河南分校。支持知名科学家在河南领衔创办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或科技型大学。
最后,加强国家科教产融合新型研发机构在河南的布局。围绕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耦合,加强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的国家科技领军企业在河南设置科教产深度融合的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联合体,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河南科技核心竞争力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引领作用,有力支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关键战略地位的现代化河南建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script src="/html/js/share.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