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张鹏
本报通讯员徐春光
【资料图】
6月15日,山东省(诸城市)小麦机收减损比武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会,在潍坊密州种业有限公司托管示范田里拉开帷幕。
一字排开的1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随着裁判长一声令下,依次驶出。还没等农机手折返,潍坊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于友波等三人立马带着早已备好的一平方米塑料架框定起测评区域,仔细捡拾掉落在地上的麦粒。现场将对比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规定范围内漏粒漏穗多少、收割机工作效率高低、麦茬株高程度及农机手操作规范与否等进行评比。
二十多分钟过去,于友波将巴掌大的地块搜寻了多次,看着手中一次性纸杯里的三五粒小麦,他展露喜色:“农机手损失率在1%以下,这样的技术已经相当不错了。”
这次机收比武,考验农机手驾驶操作技能,机收损失率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潍坊市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谭佃会说,技术环节减损,主要看农机质量和农机手的操作技术,国家要求损耗率在2%以下,比赛中损耗最少的农机手损耗率为0.6%。“按照平均亩产1000斤,损耗了六斤,这在全省来说都属最优成绩。按照诸城市93.39万亩小麦计算,每减损0.5%,就可以增加粮食460万斤以上,而我们还可以降得更低,机收减损应该大力推广。”
参与比武的诸城市百兴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王志海是位20多年的老农机手,这次获得了第三名。他告诉记者,为了减少损耗,针对每台设备和小麦成熟度,他们都有注重的技术点。“比如前进速度、滚筒转速和风机风量等都不一样。东边一号机因为地块干,跑得就快。我处的地方小麦还比较生,速度就要慢一些。”
“六斤麦就是1200穗,能装一袋子,虽然最少了,粮食减损还需要努力。现在我们也在随时淘汰旧设备,更新现代化设备。”王志海说。
“这是全省10个小麦机收减损比武活动的收官之战,从目前情况来看,科学减损的成效越来越明显,主要得益于农机装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机手操作技能的提升。潍坊是现代化农机具装备研发和生产聚集地,在减损降耗上优势更足。”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管延华介绍,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山东要求小麦平均机收损耗率控制在2%以内,按照去年全省收粮530亿斤计算,机收损耗率减少1个百分点,就能增加粮食5.3亿斤。
当天,收割后的麦田里,还举行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业演示,拖拉机拉着“2+4”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播种机缓缓向前,一次性就能完成开沟、侧深施肥、破茬、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采用‘1行玉米+4行大豆+1行玉米’的种植模式,种肥同施、播种效果好、出苗率高,时速能达到8-10km,可实现玉米产量基本不减产,一亩地还能加收200斤以上的大豆。”潍柴雷沃农机具事业部总经理程光科说。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