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朵上的民族”是对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羌族的雅称。人行汶川县支行立足辖区为羌族主要聚居区实际,围绕羌绣、民族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构建金融支持羌文化产业名录库,积极引导当地信用体系建设,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优化支付环境,努力让羌文化走出大山,在传承与发展中焕发新生。
(相关资料图)
量身定制金融支持“路线图”
人行汶川县支行实施羌文化产业信用提升工程,为金融支持羌文化产业筛选培育合格融资主体,找准金融支持突破口。
培育筛选信用链主,突出链式增信主线。该行指导金融机构针对羌文化产业名录库中的市场主体,按照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进行分类,同步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评选“诚信文化旅游经营主体”10个,通过“链主+上游农户+下游销售商”的模式集中授信,巩固和深化链式利益联结机制。四川兴绣藏羌文化工艺发展有限公司被评为“诚信羌文化产业主体”,公司负责人李兴秀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培训和组织乡村妇女居家就业,让她们每户年均增收一万元左右。信用社同步对其上游农户进行信用评定,参考其与链主的利益联结深度匹配授信额度,积极运用信用贷款支持羌绣产业发展。
深化信用羌寨建设,突出户村信用提升。该行开展“ABCD信用村+星级信用户”网格化信用增信工作,在信用户中评选出1至5星级信用农户,对行政村开展ABCD四个等级信用评定,通过个人信用与村信用、信用等级与贷款额度利率双挂钩,将信用价值转化为融资优势。在AB级信用村中开展“户提星、村上档”工作,结合古羌村寨、特色村寨建设,加快建设“信用羌寨”。目前,三县所有行政村实现信用评级全覆盖,授信金额超过21亿元,汶川联合村、理县桃坪村、茂县坪头村、较场村4个村被打造为信用羌寨典范。
深耕细作金融支持“责任田”
人行汶川县支行加强部门联动,疏通货币政策工具和专项信贷政策传导路径,促进政策工具精准发力,引导金融资源、财政资源汇流。在走访调查的基础上,该行共筛选出42户羌文化旅游经营主体进行培育,其中诚信主体10户,有16个经营主体获得贷款5068万元。
再贷款精准发力,突出联农带农实效。金融机构运用再贷款资金为4个羌文化主体提供贷款3335万元;运用“再贷款+信用+信贷”模式大力支持信用羌寨建设。其中,茂县坪头村全村贷款余额达1022万元,有67.51%运用再贷款资金。
夯实主办行制度,落实优惠支持措施。该行对42户羌文化产业主体指定主办行,主办行走访联系,落实优惠支持政策。
强化部门联动协调,促进专项信贷政策落地。该行切实加强与民宗、人社等部门联动协调,引导四川兴绣藏羌文化工艺发展有限公司积极申请民贸贴息政策,信用社运用再贷款资金成功为其发放民贸贴息贷款60万元,可享受2.88%的财政贴息。当地农行为两户羌绣主体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万元,贴息9700元。支持文旅融合发展,6个文化旅游经营主体被纳入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基地建设,已享受基地贴息45.42万元。
积极畅通金融服务“快车道”
人行汶川县支行创新推进支付“暖心惠农”“暖心助旅”专项行动,切实提升羌寨金融服务便捷度。
多站合一,一站式提供便捷金融服务。该行联合供销社等部门,通过助农取款点升级金融综合服务站,加载国库惠民服务平台,让村民足不出村便可享受社保缴费、助农取款、国债购买、农技培训、农资采购供应、快递物流等多种便捷服务。
信用羌寨加载移动支付便民工程。该行在桃坪羌寨积极推进“移动支付便民工程示范村寨”建设,组织金融机构全面推广“惠支付”“全码付”等移动支付受理工具,将景区停车场改造升级为移动支付无感停车场,部分商户的支付方式增添刷脸支付功能,以满足游客高端化、个性化的消费支付需求;将聚合多种支付通道的银联“聚合码”嵌入羌族工艺品,破解了原来商户收款二维码过多、风格样式不统一、汇总记账不便等难题,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便捷、安全、高效、多元化的移动支付体验。同时,通过金融机构垫付资金方式,为商户提供资金及时到账的结算服务。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