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累计投入77亿元,栽种乔灌木2000多万株,治理采煤沉陷区和复垦区329平方公里,还地率71.87%;并建成年供水能力5500万吨的疏干水综合利用工程,变废为宝的疏干水正在成为矿区绿化、降尘的“源头活水”。

科技日报记者6月18日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政府获悉,今年该旗已投入资金近4亿元,累计种树450万株,为当地绿色矿山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跟随着一辆辆拉运苗木的卡车和一个个悉心培绿的身影,记者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绿”的半径在不断扩大,计划中的61731亩绿色矿山治理面积已经完成95%以上。

作为全国第三大产煤县、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和内蒙古重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伊金霍洛旗现有85户矿山企业,其中74家是煤炭企业。然而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却这样评价伊金霍洛旗:“矿区不像个矿区了。”

高效益:从满山绿植到百姓“绿资”

“今年还有治理过的3000亩地,怎么租,咱们商量一下?”

“除了租地,能不能让村民参与矿山绿化,解决一些人的就业?”

这段对话来自伊金霍洛旗乌兰集团荣恒煤矿矿长柴二荣和煤矿所在地纳林陶亥镇阿吉尔玛村党支部书记郝新明,他们正在讨论今年企地双方如何合作。“我们村90%以上的人口移出去了,一部分是矿区移民,一部分是生态移民。这个地方干旱缺水,以前都是荒山,羊都养不活。”想起过去,郝新明感叹不已。

村民温祥接过话茬说:“你看现在,满山都是树和草,空气也好。矿区免费帮我们复垦治理,治理完了再返还给村民,然后他们再以租赁的方式租回去发展绿色种养殖,我家每年能收入2万多元的租金,这比过去自己种地的收入都多。”

与村民的话相印证的是荣恒煤矿办公区外的一片机声隆隆,平整过的大片土地在等待着移栽苗木,工人们正忙着卸载苗木、播种苜蓿草籽。

柴二荣告诉记者:“这是我们新建的生态园,我们今年的绿化计划基本已经完成了。我们不仅让矿区变绿,山头变绿,还让产业变绿,我们先治理再还民,如果村民不种山地,我们就流转回来发展绿色农牧业。”

近几年,伊金霍洛旗始终坚持将建设绿色矿山作为推动绿色转型的发展工程和民生工程,以花园式标准推进绿色矿山治理,多方发力,努力培育绿色优势,积累绿色资本,将农牧民吸附在“治理链”上,通过土地流转、分红等方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为乡村振兴“储资”。

近5年,伊金霍洛旗在绿色矿山治理中累计投入77亿元,栽种乔灌木2000多万株,治理采煤沉陷区和复垦区329平方公里,还地率71.87%。并建成年供水能力5500万吨的疏干水综合利用工程,将疏干水引入西部8条内陆河流和15个湖淖进行生态补水,变废为宝的疏干水正在成为矿区绿化、降尘的“源头活水”,而农村牧区的灌溉条件、生态环境、人居环境都因水而优。

新能源:从万亩秃岭到电力“光谷”

站在一个坡顶上,放眼望去,四边是望不到边的“桩”,密密匝匝又井然有序,大部分桩上已经装上了太阳能板,在山谷间熠熠生辉。不久之后,这里将生产出不用煤的电。

“这是我们牵头投建的光伏项目,计划在5月份实现并网发电。土地都是我们治理后返还给农牧民,再流转回来的,农牧民以土地入股进行分红,还可以来这里就业,实现稳定收入。”国家能源集团神东布尔台煤矿环保组组长高战新指着漫山遍野的光伏板介绍道。

让4.2万亩采煤沉陷区土地华丽变身为电力“光谷”的,正是天骄绿能50万千瓦光伏发电示范项目,位于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巴图塔采煤沉陷区。

怎么能让绿色矿山变成更有内涵的绿色资源?伊金霍洛旗开启新思路,瞄准了“清洁能源”,让绿色矿山成为清洁能源的生产“基地”。

光伏产业不仅为企业和农牧民带来了好“光”景,“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还正在变成多方受益的“钱”途。

“我们村沾了绿色矿山治理的光,矿上为我们无偿平整了1000多亩土地,又上了电。很多村民为矿区看护植被或是买了机械参与种树,都有不错的收入。”苏勒德霍洛村委会主任郝治华说。

高战新告诉记者,伊金霍洛旗在推进绿色矿山治理中始终坚持一条“硬框框”,那就是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适地适树、乔灌草搭配”的原则,全力抓好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和景观再现。

为此,伊金霍洛旗在委托国家林草局规划设计院编制全旗《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与绿色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聘请了水利部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规划设计院和国家林草局设计院两家“国字号”设计院,“因地制宜、一矿一策”,为全旗所有矿山企业精准编制生态修复设计方案。

伊金霍洛旗统筹推进矿区和道路、城镇、村庄、园区等区域绿化,打造集中连片的绿色景观带,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同时发展“眼球”经济,通过常年有绿、三季有花的“美丽矿山”带动乡村游、观光游,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尖科技:从绿色生产到智慧开采

世界首套纯水支架、世界首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8.8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井下5G+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三期三圈”生态环境防治技术……

采煤不见煤,值守不见人。在伊金霍洛旗的神东上湾矿区,没有翻滚的烟尘或浑身炭黑的工人,因为这里的煤炭生产,从开采、洗选再到装运,几乎都由机器设备来完成。

特别是煤矿井下5G+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在8.8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顺槽皮带机巷试的运行成功,通过激光扫描定位,实现了无人机在无GPS信号、无任何照明和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自主飞行、自主导航和自动避障、自动巡检。

先进科技的介入,让神东矿区不仅实现了高效、安全、绿色生产,还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地上、地下实现了“双绿”。据测算,双重治理下的神东矿区,每年的大风沙天数比过去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输入黄河的泥沙每年减少2000万吨以上。同时,商品煤的混沙量因此降低了3.74个百分点,吨煤增收1元左右,按照历年产量计算,每年可增收数千万至上亿元。

内“智”外“治”,伊金霍洛旗矿山治理的科技“组合拳”越打越顺。神东布尔台煤矿攻克了断层影响造成的生产任务紧迫等一系列难关,仅用35天就建成了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大幅提高了标准化生产水平,自动化率最高达到97%,居于行业前列。

伊金霍洛旗一只手发力地上之“治”,一只手大力推广采选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通过全面提升地下“智”力,降低开采能耗,在矿山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间守住绿色“平衡点”。

目前,伊金霍洛旗正全力支持企业围绕煤炭绿色开采、智慧矿山建设、疏干水深度处理、煤矸石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谋划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同时,力推鄂尔多斯现代能源经济研究院“无煤柱开采、冲击地压”等六大课题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打造全国煤炭领域先进技术应用示范基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