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也成为引领中国迈向经济强国的重要引擎。11月16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为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夯实基础。作为实现数字强国的重要支点,发力布局“新基建”的重要进一步凸显。

五项重点任务布局“新基建”

结合新发展阶段信息通信行业范畴拓展的实际情况,工信部编制形成了《规划》,将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形态的融合基础设施归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作为行业“十四五”期间布局“新基建”的落脚点。

《规划》提出5项重点任务,包括全面部署5G、千兆光纤网络、IPv6、移动物联网、卫星通信网络等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统筹优化数据中心布局,构建绿色智能、互通共享的数据与算力设施,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等融合基础设施,加快构建并形成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新一代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和算力设施为核心、以融合基础设施为突破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此外,在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部分设置了5G网络部署、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移动通信核心技术演进和产业推进等9个重点工程,力求以“新基建”推动行业新发展。

当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建成,5G网络规模化商用,龙头骨干企业和科技型独角兽企业层出不穷……信息通信技术的一项项成就推动我国基础设施的外延不断拓宽。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胡坚波指出,基础设施已从以信息传输为核心的传统电信网络设施,拓展为融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处理为一体的,包括“双千兆”网络等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等数据和算力设施以及工业互联网等融合基础设施在内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此前,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表述中也指出,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在此背景之下,以新的思路来看待通信行业的发展尤为必要。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表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和基石,也是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推动5G+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

纵观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5G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

目前,我国已建成5G基站超过115万个,占全球70%以上,是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独立组网网络,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97%的县城城区和40%的乡镇镇区实现5G网络覆盖;5G终端用户达到4.5亿户,占全球80%以上。

“5G融合应用是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谢存说。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5G应用创新案例超过1万个,覆盖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22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

在教育领域,全国多所高校进行积极探索,涌现出一批5G空中课堂、5G虚拟实验室、5G云考场、5G智慧校园等典型应用和标杆项目;在医疗领域,全国已有超过600个三甲医院开展5G+急诊急救、远程诊断、健康管理等应用;在游戏娱乐、赛事直播、居住服务等领域的5G应用大幅提升消费体验。

据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王鹏介绍,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台、安全三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1800个,标识解析、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和158个二级节点上线运行,标识注册总量600亿,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台超过100家,连接设备数量超过7600万台套。

王鹏表示,“十四五”期间,工业互联网将从探索起步,步入到产业深耕、赋能发展的全新阶段。《规划》中也明确深化融合发展,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向各行业的赋能应用。

“5G不应该仅仅是一个信号,我们希望5G能成为工业4.0的核心,我们真正的目的是要在复杂的物流和总装生产车间实现大数据的实时采集与AI分析,大幅提升串行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一致。”某汽车制工厂CIO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全面落实规划任务,工信部将加快利用5G等新型网络技术升级改造工业网络,构建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扩大标识服务范围,推动标识规模化应用,构建综合型、行业型、专业型台体系。

下一步,工信部将联合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重点推进15个行业的5G应用,打造深度融合新生态,实现重点领域5G应用深度和广度双突破,构建技术产业和标准体系双支柱,逐步形成5G应用“扬帆远航”的发展局面。同时,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推广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实记者 韦璐)

推荐内容